• 在线投稿

教育教学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我校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写作课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20-11-24】 【来源: 】 【作者:】 【编辑:郭碧玮】 【点击量:

11月21日,第三届全国高校写作课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通专融合’理念与大学写作教育”。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主任梅赐琪主持。我校大学写作中心彭庭松、王美芸、严晓驰、曹渊等四位教师参加会议。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开幕词。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刘军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晓莉、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马兆远分别围绕“如何在资源不足情况下开设写作课”、“如何兼顾通识教学中的‘通’与‘专’”、“怎样做到写作的逻辑严谨”等问题作主旨演讲。

彭庭松应邀在“写作课与通识教育”分会场作题为《写作:通识境界与专业能力的交融》的主题发言。他结合浙江农林大学“大学写作”课程开设情况指出,写作是需要经过严格训练方能获得的专业能力。写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彰明其跨学科、能交叉、重综合的特性,缘此专与通的辩证融通关系在写作中浑然一体。通识境界与写作专能交融,能激发潜能,训练思维,开掘思想深度;能不断输出,倒逼输入,促进知识更新;能熟用语言,精妙表达,活跃交际氛围;能感知生活,充实人生,丰富精神文化;能养成习惯,锻炼意志,大益终身发展。唯有融于通识境界的写作,方能立足根本,将写作从技提升到道的层面,将专业升华为志业,从而增重写作的品位和价值。通识与专业的交相融合,归根结底反映出写作者的心胸和视野,是做人与作文的和谐统一,毋庸置疑此亦是写作教学和训练重要的初心使命之一。

会议期间,我校与会教师还积极参与嘉宾圆桌讨论和交流,并与清华大学写作课教师进行了会谈与探讨。

据悉,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的140余名代表参加。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高校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写作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我校“大学写作”课程的改革实践,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与会人员的关注。

(文法学院 赵黄芳)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