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我校“青年学‘紫’,‘苏’写青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进行基层实践考察。

第一站:和平镇东山村
在东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支部委员朱利良向实践团介绍了紫苏在当地的种植情况及东山村农业发展现状,使队员们对当地紫苏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随后,实践团走访了当地的紫苏种植农户王永明。队员们首次亲眼见到了辽阔的紫苏田。

第二站:和平镇狄家㘰村
凌晨三点,实践团成员跟随老师驱车前往狄家㘰村参与今年第七茬的紫苏抢收活动。在紫苏种植农户王学林的指挥下,工人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收割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队员们在劳动氛围的感染下,或下田操纵机器进行收割,或帮忙运输收割完成的紫苏。在大家的协作下,紫苏抢收工作最终在早晨五点前顺利完成。

第三站:长兴和平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实践团来到和平镇粮油专业合作社,拜访当地承包大户。当地农户与实践团成员探讨了紫苏的发展前景,介绍了紫苏在当地的种植困难点——人工费用高昂、病虫危害严重等。
实践团成员结合当今农业的发展阻点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可以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生产紫苏,来解决人工问题。对于病虫害严重问题,实践团成员对当地土壤进行采样,并带回部分紫苏样本,针对土壤情况和品种进行了分析,发现现有的病害并不是一种传染性的、侵入性的,而是一种缺素症,给予当地农户极大启发。

第四站:湖州川源食品有限公司
实践团赴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紫苏加工公司——湖州川源食品有限公司调研,参观紫苏加工工厂,了解紫苏高机械化加工模式。公司总经理殷丹峰向实践团分析了紫苏种植区域与加工厂商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剖析了紫苏加工产品跨国销售的优势与弊端。在交流中,队员们拓宽了视野,延伸了国际化合作思路。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体会到种植紫苏的不易与艰辛,对此,成员们积极采样分析,争取为当地产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出课堂,走出实验室,从最基础、最前端的实践考察中,向下扎根,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向阳而生。
(团委 叶晨洋 马智聪 李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