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校园动态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理学院教师相继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论文
【发布日期: 2015-11-26】 【来源:理学院 】 【作者:】 【编辑:陈桂鹏】 【点击量:

近日,理学院物理系汪小刚和陈均朗两位老师相继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出版集团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论文。该期刊2014年影响因子为5.578。

光学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涉及图像的光学加密和隐藏、3D光学信息的加密与安全显示、模式识别与安全认证等。其中,利用相位恢复算法开发用于信息安全存储与显示的衍射光学元件具有多维度、大容量、自由度高的优点。汪小刚老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相位恢复算法的光学信息加密与认证系统,该系统结合QR编码和一种基于稀疏认证与双随机相位加密的相位恢复算法,将多幅图像信息隐藏到两块光学相位掩膜中,实现了光学元件自身的安全认证与信息的完全复原,该方法允许手机等便携设备显示和记录图像信息,这一工作也为相位恢复算法用于三维信息、数字全息图的安全加密与显示提供了新的思路 (Sci. Rep. 2015, 5, 15668)。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

麻醉的临床应用已有近150年历史,但是麻醉的分子机理却一直是个迷。目前,关于麻醉的机理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麻醉剂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神经信号蛋白结合,影响其正常工作;另一种则认为麻醉分子进入细胞膜内后,膜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嵌在膜内的离子通道的开关。在惰性气体当中,氙气(xenon)具有很强的麻醉效应,可以临床应用,而其它的惰性气体则不能,其中的机理尚未清楚。陈均朗老师运用经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惰性气体进入细胞膜内后对膜的结构的影响,发现氙气对膜的物理结构影响最大,且氙气更易于在膜内扩散而不仅仅只在膜中心聚集。这一结果与其它的吸入性的强麻醉剂如氟烷(halothane)、安氟醚(enflurane)等在膜内的行为极为相似,并为麻醉的膜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Sci. Rep. 2015, 5, 17235)。

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5668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7235

(理学院 陈均朗)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