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教育教学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学术天地 - 正文
全国重点实验室陈信力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
【发布日期: 2025-11-27】 【来源: 】 【作者:宋瑞生】 【编辑:祝宏】 【点击量:

11月26日,全国重点实验室陈信力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1区Top,IF-5yr=17.2)发表题为“Environmental change shapes understory plant diversity and dominance in boreal forests”(《环境变化塑造北方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优势格局》)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大陆尺度揭示环境变化对北方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分配及层间互作的影响,为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演变,以及森林食物、林下食物资源的潜在存续与利用提供依据。

林下植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种类是优质的森林食物或林下食物来源,虽生物量占比低,但在树木更新、养分循环、碳库稳定中作用关键,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更敏感。然而,全球变化对其影响及机制,尤其是灌木、草本、苔藓的差异化响应,仍待解析。该研究对589个样地跨十年分析,评估多环境因子对林下三层植物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变化对林下植物影响呈功能层特异性与指标分化:灌木、苔藓丰富度每十年增8%、11%,草本、苔藓均匀度每十年降14%、8%,这挑战了“气候变暖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认知。

图.十年环境变化对不同种类林下植被丰富度、均匀度的影响

温度季节性波动是灌木、苔藓丰富度上升的关键,氮沉降累积是各层均匀度下降的核心。环境变化改变资源条件,既提供生态位,也加剧竞争,让优势物种占据更多资源。

图.环境变化驱动因素对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匀度的影响

同时,该研究证实林冠层郁闭度(以林冠基底面积为量化指标)对环境变化与林下植物关系有调控作用:林冠密时,温暖湿润利于苔藓生长;林冠疏时,充足光照利于灌木生长。该研究指出,均匀度持续下降或削弱生态系统稳定性,通过调控林分结构(如郁闭度)可缓解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

图.环境变化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和共同通讯作者单位。陈信力教授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Scott X. Chang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密歇根大学Peter B. Reich教授、马里兰大学陈鑫助理研究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李代江助理教授、加拿大纽布伦斯威克大学Anthony Taylor副教授、日本广岛大学Masumi Hisano助理教授等国际学者均对本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此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以及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5633-y


(全国重点实验室 宋瑞生)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