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资院、碳中和学院周国模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社会学期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为SCI、SSCI双收录,(中科院1区TOP,影响因子IF=9.8)在线发表题为“Carbon footprint and climate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bamboo products in China”(《中国竹产品的碳足迹及其减缓气候潜力评估》)的研究论文。浙江农林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该团队博士研究生张梦为第一作者,环资院、碳中和学院周国模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竹子作为一种速生、可再生且可降解的绿色材料,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揭示了竹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但对伐后竹材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气候变化减缓潜力仍缺乏系统评估。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和“以竹代塑”战略的实施,竹材产品作为碳密集型材料的替代品,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塑料污染中扮演重要角色。系统开展竹材产品的碳足迹及其替代减排效应研究,对于全面评估竹林资源固碳减排效益、完善竹材碳循环理论框架、深化其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中作用认知,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表明,中国竹产品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在不同类型的不同产品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十大类60种竹产品(包括竹材、竹笋、竹炭、竹质人造板、竹工程材料、竹工艺品、竹家居用品、竹家具、竹提取物和竹纤维产品)的碳足迹介于-0.55~4.02 kgCO₂e/kg之间,其中,加工过程中的电力消耗和附加物使用是竹产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国家层面,2007至2022年间,中国竹产品的碳存储效益约抵消了其生产制造过程10.16%的碳排放,使得累计净碳排放量为73.71 MtCO₂e。在此期间,中国竹产品出口累计产生了6.97 MtCO₂e的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日本、欧盟、美国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竹产品的进口需求。在替代同等使用功能的塑料制品、传统建材和化石燃料方面,竹餐具、竹日用品、竹家具、竹工程材料等产品可实现0.87~3.57 kgCO₂e/kg的单位替代减排,累计实现替代减排量约280 MtCO₂e。在能源结构低碳化和技术更新的未来情景下(2023-2050),中国竹产品的替代减排量预计可达1.38~2.29 GtCO₂e。

本研究成果不仅极大丰富了竹产品碳排放数据库,也为我国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建议,从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维度出台激励措施,支持竹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能效提升,完善政府绿色采购体系,引导消费者积极使用竹产品,加速“以竹代塑”与绿色建材应用,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经验与方案。
本研究得到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Meng Zhang, Guomo Zhou, Lei Gu,Carbon footprint and climate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bamboo products in Chin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114 (2025) 107958.https://doi.org/10.1016/j.eiar.2025.10795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5925525001556?dgcid=coauthor
(环资院、碳中和学院 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