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教育教学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学术天地 - 正文
林生院绿色农药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发布日期: 2025-02-12】 【来源: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作者:吕楠楠】 【编辑:】 【点击量:

近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绿色农药团队在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化学工程杂志)(中科院1区TOP,五年影响因子:13.2)上发表了题为“Binary collaboration of carboxyl-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 microspheres and sliver nanoparticle improved imidacloprid bioactivity towards insecticide-resistance insect pest”(羧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与纳米银颗粒的二元协同作用提高吡虫啉对抗性害虫的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青年教师吕楠楠和硕士研究生何海啸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樊建庭教授和陈杰教授为通讯作者。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在害虫防治中,杀虫剂的使用是不可替代的手段,但杀虫剂的高选择压力加剧了害虫的抗性问题。纳米载体介导的药物传递系统可以提高杀虫效果,降低化学杀虫剂的环境风险,在害虫防治当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新型纳米农药的开发,但很少有研究集中在具有二元协同作用的纳米颗粒介导的杀虫剂传递系统上。

本研究利用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AgNps与高效给药能力的MSNs,构建了二元协同杀虫剂传递系统。该杀虫剂递送系统,对具有降解吡虫啉功能的肠道微生物具有靶向性,通过抑制肠道菌的丰度,提高吡虫啉的杀虫效果。另一方面,该杀虫剂递送系统的植物叶片润湿性、粘附性和渗透性,相比化学杀虫剂吡虫啉本身显著提高,从而具有较高的靶向性与持效性。对该杀虫剂递送系统的安全性评估发现,其相比化学杀虫剂吡虫啉本身,其对天敌昆虫相对安全,证明其较低的环境风险。该研究丰富了二元协同纳米粒子介导的杀虫剂传递系统的发展,有利于抗性害虫的科学防控。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

(林学院 吕楠楠)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