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的2012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陈希在致辞中指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会是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有科学道德的人,才会是一个有科学成就的人;一群有科学道德的人,才能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国家。青年一代的科学道德水准和创新潜质,不仅决定个人的事业成长,也决定着未来中国科技人才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道德境界、科技实力和发展高度。他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坚信道德的力量,坚持做一个有道德追求、有精神境界的人,真正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自觉学习科研规范、遵守科学道德,把科学道德内化为终身坚守的人生信仰,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生境界,勇于担当、奋力担当。
袁贵仁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五部门决定继续对新入学的研究生、新入职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新上岗的研究生导师,以及高年级本科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的宣讲教育,对于加强学风建设、树立科学道德,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成为优秀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具有重要启迪和教育意义。
袁贵仁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老一辈优秀科学家为榜样,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道德,不懈钻研探索,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带头践行科学道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切实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报告会上,90岁高龄仍奋战在手术一线的肝胆外科著名专家、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著名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分别以《用一生为理想去奋斗》、《学习大师风范,做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科学家与科学之路》为题,为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6000名新入学研究生作了精彩报告。
据悉,自2011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可喜的局面,社会各界反响强烈。2011年,31个省、区、市成立了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本地区宣讲教育工作方案,举办了本地区集中宣讲报告会。全国有59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通过集中宣讲、专题讲座、入学教育等多种形式,对2011年研究生新生进行了宣讲教育。据统计,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有85.8万人次,其中博士11.1万人次,硕士74.7万人次,基本覆盖了2011年研究生新生,还扩大到了一部分高年级本科生。
2012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把宣讲教育从2011年主要集中在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和中央所属研究机构,逐步向所有高校和中科院、社科院所属科研院所及军队系统教育科研单位等其它研究机构拓展,学科领域也从原来的自然科学拓展到社会科学;把宣讲教育对象进一步拓展到全体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新上岗的研究生导师、新入职教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真正实现宣讲教育的全覆盖;把集中宣讲与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将科学道德教育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教育环节,成为科研人员经常性教育内容,真正实现科学道德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取得实际成效;把教育与制度、监管(包括监督和惩处)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确保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有效有序进行,又要把制度建设和监督查处作为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必要举措,抓紧健全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包括学术规范)和科学有效的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制度,同时还要严肃认真地针对具体事件实施查处。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