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珑瀚,2015年来到浙江农林大学,本科就读于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茶学专业,现为农艺与种业专业2019级研究生。浙江农林大学见证了他在学校踏下的每一步,在校期间,他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与实践调研活动,他的身份从班级班长到暑期实践团队负责人再到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在忙碌于各种事务的同时也勤于学业,获得了学业一等奖学金、“丰岛”一等奖学金、“尚德”奖学金,同时他还在各种大型活动和比赛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其所在团队在2018年帮助衢州岔里村提升菊花产业,设计产品获得2018年新加坡品牌策划大赛中国赛区一等奖;2019年他加入教育部统一部署的“青年红色之梦之旅”重点团队,对接云南临沧博尚镇小那么村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助力村庄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其项目获得了第六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我是一个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并且力求将事情做实的人。”高珑瀚在大学的几年中参加过篮球队、辩论队、茶艺队,在学生会、院办、村官学院也有过工作学习经历,获得过校“新生杯”篮球赛冠军、“争鸣杯”辩论赛第三名、“村官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同时还获得了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的称号,他在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每一次尝试都被落实到了实处。对于热爱,他也从来不是浅尝辄止,打磨、锤炼自己的过程是痛苦的,可能伴随着失败与外界的各种否定,但是高珑瀚坚信付出终有回报。回忆起当每次学习、每趟活动、每场比赛,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奋斗,能从中有所收获,这些都是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心中有天,脚下有地
讲起如何与农结缘,故事开头可能更多的是冥冥中的命中注定。茶叶自古都是中国农耕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涵的精神属性也让它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农产品。儿时的他经常盯着父亲玻璃杯中翩翩悬浮的绿茶出神,有时也会因为品到一口浓茶而啧舌……带着这样的情愫,高珑瀚坚定选择了习农之旅。
“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虽然琳琅丰富,但是我更喜欢将所学所感反馈到乡间田野里。”高珑瀚说。在大学期间,他对各类下乡实践活动充满热情,他渴望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农户解决问题。怀揣着强烈的兴农使命感,他没有好高骛远,而是选择了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他先后组织了班级暑期实践团队、担任了村官学院“赴金华暑期实践调研活动”兰溪地区负责人,用一次次调研的数据与报道来凝练现代农村农民的发展需要。随着个人能力与经历的成熟,他和伙伴一起组建团队,对接村庄开展工作。2019年,他所在的团队帮助云南临沧博尚镇小那么茶进行茶产业改造,并帮助村庄销售茶叶共计十余万元,让70余户贫困家庭实现增收。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高珑瀚也是一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在闲暇时间,他在当地养老院看望留守老人,并和他们一起包饺子;也到当地高虹小学,给孩子们上趣味课……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当时遭受了巨大的考验,而越是国家困难之际越需要青年挺身而出。在疫情还未完全控制的2月,县城内存在确诊的环境下,高珑瀚依旧选择投身抗疫工作,他加入的志愿者组织深入医疗用具生产厂的一线车间,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防疫用具。开学后,他也作为宿舍楼的体温志愿者积极协助学校开展防疫工作,为学校抗疫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的中国已经在应对疫情的大考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彰显了大国风范,他也坚信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回归最初的生活。



2021年是高珑瀚来到浙江农林大学的第6个年头,在这些年里他看到学校飞速发展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重点建设高校”,有了硕士点、博士点的申报的历史性突破……他在自豪于学校的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跟上学校前进的脚步。在未来,他希望能够继续深扎祖国大地,用所思所学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出自己的贡献。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连燕华、高珑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