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南极“17勇士”之一刘国平在浙江林学院衣锦校区报告厅为学校师生作南极考察专场报告。这是他继4月6日晚为东湖校区师生报告后所作的第二场报告。全校各学院学生代表、部分教师和离退休老同志共6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刘国平通过数百张图文并茂的图片,向与会师生介绍了他的科考历程和美丽的南极风光。当他讲起穿越西风带、爬冰坝进行气象观测、连续二个月的漫长极夜、中山站的雪夜灯光、澳大利亚国际友人的空运西瓜、五星红旗在南极最高点飘扬等一个又一个“浪漫”故事时,台下,一张张面孔,饱含了新奇、羡慕和晶莹的泪水……
刘国平是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成员。该队由137人组成,并于2004年10月25日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根据考察安排,其中120位队员于去年3月24日先行回国,而留下了17位队员继续从事科学考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17位留守勇士”。刘国平就是这“17位留守勇士”之一,他远离1.25万公里的家乡,远离了爱妻、儿子和亲人,以崇高的科学和献身精神远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而且在那儿一呆就是518天。面对南极极夜的恶劣环境,他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压力和困难,研究南极上空的臭氧,同时还要完成大气、地质等一系列科学观测任务。为此,这位可敬可爱的南极勇士列入了“感动浙江”20位提名人物之一并光荣入选首届“感动临安”十大人物(事件)。
报告会由天目学院党总支书记朱红东主持。他号召大家向那些为我们了解南极、和平利用南极为世界作贡献而作艰苦科学考察甚至英勇献身的科考队员致敬;以刘国平等南极科考队员为榜样,积极投入建立创新型国家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行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大力投入学习和实践,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成为能勇于肩负起时代和社会责任的一流本科应用型人才。
(天目学院 章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