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校园动态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后勤集团多种形式学习陈灵通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 2010-03-19】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11617日,《钱江晚报》先后刊发《林学院有个最牛食堂师傅》、《因为陈灵通我们还有高贵》两篇文章,一位后勤食堂的普通员工陈灵通,从此进入社会的媒体的视野,《青年时报》、《武汉晚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近日,陈灵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图书馆第二报告厅举行,陈灵通受到晋升为后勤骨干员工的嘉奖。会上,陈灵通在作了报告,他说自己一直是个十分要强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想做到最好。干一行就做好一行,“我的活没有别的技术含量,就从打菜的速度做起。”他说,自己与其他同事一样,只是时刻想着尽力做好份内工作,而公司、学校给了他莫大的荣誉,让他十分感动。他认为,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在他心里,老师同学就像他的亲人、朋友,而帮助亲人和朋友是一件很有意义、很快乐的事情。质朴的话语、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员工,他的发言也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正如饮服中心主任宣铁红所说,陈灵通荣誉和成绩的取得是他做事用心、待人诚心、工作细心、与同事同心、永葆恒心的结果,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中练就了过硬的本领的结果,是他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的结果,是他知足长乐、常怀感恩之心的结果。

据悉,后勤集团各部门,也掀起了学习陈灵通先进事迹的高潮,饮食服务中心把陈灵通的工作表现加以系统总结、分析和宣传,用员工身边的生动案例,作为员工培训、员工教育的教材,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陈灵通的先进事迹,激发、引导更多的员工争先创优,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其他各部门也以各种方式学习陈灵通的先进事迹。陈灵通甘于奉献、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每一位后勤职工。

(后勤集团)

【相关链接】:

1http://qjwb.zjol.com.cn/html/2010-01/16/content_233959.htm?div=-1

《钱江晚报》:林学院有个最牛食堂师傅

表情:超赞每天最少说千遍“同学您好” 每分钟最多打十份饭菜

浙江林学院有个最牛食堂师傅,有“好事”的学生给他计算过:一天,他最少要说上一千遍“同学您好”;每分钟,他最多能为10位学生打饭菜,并且正确算出金额扣好钱,平均每次不超6秒钟,堪称浙江林学院一大“牛人”。

“牛”在哪里:

  6秒打份饭菜

  陈灵通专门负责浙江林学院集贤食堂5号窗口的打菜。老家在富阳的他,只有25岁,在浙江林学院食堂工作了5年,但很多在食堂干的比他长的同事都没有他出名,因为他有一手绝活,师生们亲切地叫他“小灵通”。

  刚刚打好饭菜的大三学生王萌这么介绍“小灵通”:“小灵通打饭菜的量特别准确,从不会出现三两饭和二两一样多的情况,手拿托盘打饭菜时也特别稳,而且他打菜的速度也几乎是其他师傅的两倍。就这样的速度,他还不忘对我们‘同学您好’、‘请走好’什么的。”

  食堂的负责人也很自豪地说,一般打菜师傅,打两菜一饭外加计算金额和扣款,大概需要15~20秒时间;而陈灵通平均每分钟却可以稳定、准确地打好10份饭菜,并正确计算出金额、完成扣款。他打一份饭菜的最快只需6秒钟,而且他对每个同学都会说“同学您好”、“请走好”,每天光问候语他都要说上一千多次。

  怎么会这么“牛”:

  苦练

  陈灵通说,自己一直是个十分要强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想做到最好。5年前,他进入林学院食堂做起了打菜师傅,他决定干一行就做好一行,“我的活没有别的技术含量,就从打菜的速度做起。”

  有了打菜的绝活还不够,陈灵通觉得手上基本发挥到了极致,应该动点嘴了,于是在食堂给学生打饭菜时,他开始主动向每一个学生问好。不少学生因为他的打饭速度而认识他,更多的学生则因为他的问候开始认识他、喜欢他。

  现在,5号窗前学生打饭的队伍总是特别长,一位正在排队的女同学说:“别看我们这支队伍比较长,但是我们这队向前移动的速度肯定是最快,而且计算金额和扣钱的准确率也很高,看‘小灵通’打饭菜简直是欣赏一种艺术”。

2http://qjwb.zjol.com.cn/html/2010-01/17/content_234240.htm?div=-1

《钱江晚报》:因为陈灵通  我们还有高贵

一、“可悲的厚壁障”

  当宾馆的“门童”恭敬地给你开门、向你问候、给你提行李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同样礼貌地,郑重地,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一声“谢谢”?

  当然,他就是“伺候”人的,开门、问候等等,是他“应该”做的,何必说“谢谢”,讲平等?跌份。

  同样,一个大学食堂“打饭的”,用得着给每一个来打饭的大学生都说一遍“您好”、“请走好”吗?但是,却有人这样做了。他就是浙江林学院“最牛食堂师傅”陈灵通(相关报道详见116日《钱江晚报》A6)

  人和人之间,有一点区别,如职业,身份,财富,甚至穿得不一样,就要分出高低、尊卑来,新一代的“老爷”和“闰土”之间,仍隔着“可悲的厚壁障”(鲁迅《故乡》),成为不能互相理解,甚至敌对的两个人群——所谓“仇富”,不就是社会被割裂的症状?

  身份“高”的,就用不着对“伺候”自己的人说“谢谢”了;身份低,就对地位高的怀着艳羡与敌意混杂的心情。《故乡》问世已经90年,鲁迅去世已经74年,“厚壁障”不但没有拆除,反而多起来,高起来了。

  二、窗口内外

  陈灵通打饭、扣款准而快,远胜于他的同事。但是,“专业技艺”高超的卖油郎式的奇人,古往今来并不少见。陈灵通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对每一个在他这里打饭的学生,都要说一句“同学您好!”“请走好!”。学生统计过,每天光问候语,他要说上一千多次。

  报道中没有说陈灵通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陈灵通这样做显然产生了影响——“不少学生因为他的打饭速度而认识他,更多的学生则因为他的问候开始认识他、喜欢他。”“5号窗前学生打饭的队伍总是特别长”。

  打饭窗口,窗里,是打饭师傅,窗外,是大学生——虽然现在能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在人们的意识中,窗里窗外毕竟还是有区别的两个人群——至少蓝领与白领的区别还是有的吧?但是,在5号窗口,“打饭师傅”和“大学生”的身份区别已不复存在——一个打饭师傅,以卑微之身,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举动,打破了“厚壁障”、旧壁障。

  不少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因为自卑,往往表现为对服务对象的冷淡,甚至对立。在没有职业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每天,每一次开饭,对每一个人,都说一声“同学您好”、“请走好”——高度尊重他人,同时必然是高度的自尊。陈灵通显然超越了很多东西:所谓“身份”、所谓“阶层”——不为这些外在的东西所限制,是一种真正自由、高贵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真正有力量的。5号窗口前长长的打饭队伍,就证明着这种精神的感召力。

  三、一个异数

  在精神贬值的年头,在博士、教授、大学校长涉嫌学术造假的新闻层出不穷的当今校园,由一位打饭师傅,坚守着一份被许多高贵者抛弃的高贵,陈灵通真是一个异数。

  林学院那些每天从陈灵通这里打饭的学生,是幸运的。

3http://news.zjfc.edu.cn/shownews.asp?articleid=14879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