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观点性文章《黄精是解决显性饥饿与隐性饥饿潜力巨大的新兴作物》,该文章由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药材研究团队完成
黄精,又名老虎姜、鸡头参,是中医传统补中益气良药,其主要成分黄精皂苷与黄精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还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效,又被称为中药中的黄金。作为药食同源产品,黄精自古以来即是食药兼用之佳品,是传统经典的食药两用植物,口感好,可以代替粮食,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食用历史,所以又有“米脯”、“仙人余粮”之称。
浙江农林大学斯金平教授领衔的森林药材研究团队认为,与其他中药材相比,黄精大多在林下种植,“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尤其适合贫困山区,具备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林下黄精种植5年后,亩产量可以达到2000公斤,亩产值在6万元以上,平均每亩年收入能够达到1万元,可以真正实现“一亩山万元钱”。目前,在湖南、贵州、安徽、浙江等地,林下黄精种植已经成为不少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为更好的发展黄精产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去年批准成立了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浙江农林大学成为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的依托单位,斯金平教授担任联盟的理事长。“黄精既能吃得饱、也能吃得健康,是解决显性饥饿与隐性饥饿潜力巨大的新兴作物。”斯金平教授认为,黄精非常适合林下栽培,可藏粮于林下,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和行业发展前景,是扶贫、乡村振兴不可多得的品种,也是践行“两山”理念重要载体,为服务健康中国,支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在《黄精是解决显性饥饿与隐性饥饿潜力巨大的新兴作物》一文中,斯金平及专家团队认为,黄精根茎不含淀粉,富含非淀粉多糖、低聚糖、甾体、三萜皂苷、黄酮等营养和功效成分,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效,特别非淀粉多糖、低聚果糖,与抗性淀粉同样具有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是解决隐性饥饿,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性价比最高的食疗产品之一。
目前,斯金平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药材研究团队,正积极利用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最新科技手段,挖掘黄精发育相关特定功能基因和作用途径,为新型作物的创制和现有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思路和基因资源。
http://jrla.lanews.com.cn/Article/index/aid/4945549.html 浙江在线、《今日临安》:20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