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光明日报》:走在乡间小路上,二十五载如一日 ——浙江农林大学打造“知农爱农”实践育人特色品牌
【发布日期: 2021-03-30】 【来源: 】 【作者:】 【编辑:霍婷婷】 【点击量: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其中。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能够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得益于该专业始终坚持将学生的“三农”情怀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点,打造出鲜明的实践育人特色品牌。

当代大学生对“三农”的认识、理解和思考的深度事关中国农村乃至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自1996年开始,以打造“走在乡间小路上,记录乡村大时代”实践育人品牌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必修课程《乡村田野调查与创新实践》,由学科专业与思政队伍共同组成指导团队,将社会实践、学科竞赛、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项目等来自不同部门与渠道的教学任务进行有机整合,并严格按照科研项目要求组织实施,由师生共同设计调查问卷,指导老师亲自带领学生“走千村、访万户、读三农”,让师生们在“浸入式”的乡村实践中感知时代变迁、体察民生冷暖、思考乡村发展,提升实践能力与“三农”情怀。

25年来,学院师生足迹遍布长三角1500多个村34000多户,撰写1500多篇、400余万字的“三农”相关实践调查报告;基于历年调查资料,建立了“三农”发展特色数据库;编撰了三卷11本《千村故事》系列丛书,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到了人民网、浙江日报等20多家媒体的关注,其中,浙江日报曾经以“一部乡村历史,记录大时代”为题进行了整版深度报道。“走在乡间小路上,记录乡村大时代”实践育人品牌还获得了“浙江省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品牌”。

25年薪火相传,25年坚持不懈,浙江农林大学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三农”情怀得到了锤炼与提升。2007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王建南,毕业后到省政府农业部门工作,目前在青海进行为期2年的援青工作。他表示,《乡村田野调查与创新实践》课程是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对他后来选择从事“三农”工作,并热爱上“三农”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在“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仇焕广教授看来,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能够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是因为该校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品牌。他说:“该校能够持续25年,扎扎实实开展《乡村田野调查与创新实践》,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乡村田野调查对于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精神品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非常有帮助,这是该校的核心竞争力。”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吴伟光表示,将以农林经济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在坚持打造“走在乡间小路上”特色实践育人品牌的同时,按照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总体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浙江与全国乡村振兴事业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有浓厚“三农”情怀的优秀人才。

浙江农林大学同学在进行乡村田野调查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98083b4f098b4c7ab7c6e4835f02aa3d 《光明日报》:2021.3.29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