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科技日报》:浙江农林大学:教师“众筹”建“红藏室” 成党史教育“打卡点”
【发布日期: 2021-03-28】 【来源: 】 【作者:】 【编辑:霍婷婷】 【点击量:

近段时间以来,浙江农林大学建成不久的“红藏室”,俨然成了校园内最热的“红色景点”。

“红藏室”是收藏珍贵红色资料和实物的陈列室,它由该校马克思学院的老师“众筹” 而成,大部分资料都由学院老师捐赠。“红藏室”现藏各类珍贵党史资料1000多份,主要包括珍贵资料、实物和研究成果三大类。其中,珍贵资料主要是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红藏:进步期刊总会(1915—1949)》《新华月报》《党章》等;实物则包括了各个年代的物件,如毛主席徽章、各种纪念章、十大元帅雕像、革命歌曲光盘等;研究成果主要是学院师生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些研究成果,还有不少老同志的工作笔记和工作报告等资料。

(学生在红藏室内参观学习)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学院院长高君教授介绍,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院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筹划成立“红藏室”。“我们希望在这里集中呈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资料,让广大师生尤其是党员师生学习感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红藏室”集教学、参观、展示、收藏和研讨于一体。通过“红藏室”,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教研和科研以及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紧密结合。去年年底,“红藏室”正式对外开放。它已成为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平台,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师以红色文化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呈现平台。

雷家军教授是最早倡议成立“红藏室”的老师之一,他也是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红藏室”的义务讲解员。雷家军说,通过“红藏之行”,积淀“红藏之物”,凝聚“红藏之魂”,引导广大师生现场学习体验,能够让他们在思考的基础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参与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来。

“在老师的带领下踏入‘红藏室’的那一刻,我们都被整面墙上的红色文物震撼了。”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181班的何卓京是名学生干部,也是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参加完“红藏室”后,她深有感触:“在这里,课上所谈及的知识变得生动。我们能更清晰地感知那份红色精神所带来的坚定信念。”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与杭州市临安区等地的党史研究室签订协议,联合采访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党员,记录他们在不同人生阶段中的典型故事;面向相关老同志收集工作笔记、工作报告、奖章证书和其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组织师生挖掘、整理和研究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深化学生的“三农”情怀教育……相关活动成果也将进一步充实“红藏室”,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观和研究,成为全校师生开展“四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教材。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3/28/content_1098451.shtml 《科技日报》:2021.3.28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