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些话,引起了长期关注生态环境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的深思。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以安吉为起点,这一理念早已在浙江扎了根。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要在学术研究、实践样本、制度标准上不断出新成果,让浙江绿色的底色更浓。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识和研究,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沈满洪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可以深入挖掘,不断丰富和发展生态哲学、生态史学、生态文学、生态美学、生态经济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其次,通过搭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国际论坛等平台,让更多中外学者形成思想共识。
在空间布局上,沈满洪认为要有系统观念,形成大样本、中样本、小样本的样本体系。例如,浙江省域的生态省就属于大花园,生态市、生态县等就是中花园,美丽乡镇、生态村等就是小花园。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小花园、中花园,形成了浙江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的大花园。
截至目前,浙江累计有25地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8地被评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年,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五水共治”行动……沈满洪看着浙江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绿水青山更美,金山银山更大。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文化、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等不同子系统。”沈满洪说,如果把它们分别打造成美丽文化、美丽资源、美丽环境、美丽产业,那么就能建设成真正的大花园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这也引发他的思考:乡村的生态资源若在建立碳市场的基础上,开发成乡村碳汇产品,带动乡村农民增收,借此蝶变为美丽资源,那么大花园建设也就有了更直接的载体。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蓝天碧海也是金山银山”,文字表述变化的背后,是人们对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开放性认识。对此,沈满洪这样解释:“从追求生态环境安全到追求生态环境审美,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不断升级。相对应的,制度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环境法律制度是其一。沈满洪认为,在国家已经形成的环境资源、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要进一步运用地方立法的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法律制度体系。
其次,生态规章制度也要与时俱进。目前,尽管浙江已经构建起了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8个方面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但不同的阶段对规章制度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制度建设也要与时俱进。
这些年,浙江制定实施了《纺织染整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如何推动这些标准“串线成网”,是沈满洪一直考虑的问题。“比如生态县、生态镇的标准,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微观单位的创建标准。一旦形成生态标准规范,就可以复制推广,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http://szb.gzrbs.com.cn/pad/cont/202103/07/content_7383.html 《浙江日报》:2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