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科技金融时报》:点赞科特派 | 当有机鱼遇上小笼包,“包”出了富裕路!
【发布日期: 2020-12-13】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今年7月底开始,一款爆红新品美食“鱼肉小笼包”,逐渐成为浙江千岛湖地区吃货们的新宠:上一屉香喷喷的鱼肉小笼包,皮薄肉多,香浓汁多,一阵阵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夹起一个放进嘴里,鱼肉鲜嫩无腥,美味可口。

鱼肉小笼包的热销,不仅方便消费者从小包子里品尝到千岛湖有机鱼的味道,也为当地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子。预计全面投产后每年产值超过千万元,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批就业增收的新岗位,而且吸引了不少食客到淳安打卡鱼肉包子,推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

共谋研发鱼肉小笼包

“鱼肉小笼包”的诞生,要从浙江农林大学教师郑剑担任科技特派员说起。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食品学科教师郑剑,受学校委派来到杭州淳安千岛湖开展科技服务。他对接的企业是淳安县王阜乡的浙江敬存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开发中药膏方、茶叶、特色花草茶—紫菊及保健酒。

张彐龙是浙江敬存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两位合伙人之一。初到当地,年龄相仿的郑剑经常与张彐龙交流讨论新产品研发和自己的想法。去年,张彐龙到宋村乡开拓业务,在宋村乡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杭州云源一叶实业有限公司,郑剑提供技术支持。随后,张彐龙与郑剑商量,计划一起合作,开发一款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的新型食品。

通过深入调研和讨论,他们决定围绕着“一湖好水”做文章。杭州淳安县的千岛湖有着“天下第一秀水”的美誉,千岛湖中的有机鱼都是纯天然野生放养、五年以上才能捕捞的淡水鱼,由于水质清澈,营养物质少,鱼不得不为了寻食或者避免被吃而奔波,因此运动量大,肉质细腻鲜嫩,是鱼中的上品。

“鱼头是千岛湖包头鱼的第一次华丽转身,鱼身中部尚没有深度开发利用,何不开发一款新产品呢。”在这一想法推动下,两人探讨后,决定以千岛湖包头鱼的鱼肉为馅,结合张彐龙老家嵊州的传统小吃——小笼包,开发一款鱼肉特色小笼包。

工艺不断改进

美味营养的鱼肉小笼包红了

用鲜美的包头鱼肉做馅,再加上传统嵊州小笼包的制作手法,一只只让人垂涎的小笼包似乎就可以包装上市,来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了……

从初步想法到最终工艺实现和生产出合格产品,却有很多工作要做。从去年7月开始,郑剑和张彐龙就启动了鱼肉小笼包的研发,前后历时10个月左右,中间陆续解决了多个技术问题。

为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定制了自动采肉、去刺的机器和半自动流水线机器来替代手工,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条线8小时1万个的产能水平;针对鱼肉馅料调味有后酸口味的问题,通过多次配方实验和优化关键工艺点,使得产品在凸显鱼肉清新口味的前提下趋于协调饱满;针对面皮的问题,他们也好多次调整配方和工艺,使得面皮兼顾韧性和Q弹,口感适中且不易破裂变硬……最终,美味营养的鱼肉小笼包研发成功了。

今年6月,经过近一年的研发和试生产,第一笼鱼肉小笼包试销售。7月,千岛湖有机包头鱼小笼包正式上市,迅速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张彐龙说:“第一个月包了30万个,立即卖光;目前是定量生产,除了订单外,每天最多只有2000个对外零售,只够卖个把小时。”

鱼肉小笼包研制成功后,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来自上海、杭州等的餐饮连锁店开始发来订单。为了能完成订单,同时确保品质,公司一方面结合产能控制接单数量,另一方面加班加点生产,同时面向当地招聘更多员工。

产量销量齐提升

成为助力农民致富新渠道

为了保障产能,在郑剑的技术支持下,张彐龙前后投入200多万元,进一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产能。预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月均能生产约100万个包子,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左右。鱼肉小笼包项目的实施,也带动了宋村乡的其他经济发展。比如,鱼肉小笼包里的葱都是周边农户自家种的,一年预计消耗3吨,光这一项就给当地村民增收不少。

鱼肉包子产业越做越大,也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了不少就业的岗位,而且没有学历、技能等岗位门槛。只要手脚勤快,免费培训上岗后,一般的村民经培训后每月能拿到2500元-3500元的工资。让更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全面小康的底色更足、成色更亮。

鱼肉小笼包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千岛湖包头鱼的美味,也成为千岛湖农产品产业链优化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的体现。张彐龙说,企业将继续推动与浙江农林大学的郑剑以及相关学科老师的产学研合作,希望能够为大家研发出更多款式新颖、口感丰富的小笼包以及其它多种特色新产品,丰富市场。

郑剑表示,作为农林高校的科技特派员,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企业和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感到特别幸福。今后将继续为企业提供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鱼肉小笼包以及多种新产品的美味。

https://zj.zjol.com.cn/qihanghao/101058214.html 《科技金融时报》:2020.12.12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