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乡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倡导使用公筷,走进乡村礼堂开展农村调研、挖掘红色资源,结合专业所学凝练古村特色、参与旅游开发,根据农村儿童需求开展支教、组织夏令营,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这几天,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的吴嘉瑛等60名学生,深入龙岗、岛石、河桥、清凉峰、高洪等乡镇,跟着当地的乡镇干部和村民骨干一起开展工作。大家调研当地文化、经济、卫生、环保、党建等工作,了解村务管理的情况,培养自己对三农的情感。
在河桥镇驻村实习期间,吴嘉瑛和团队成员拜当地村干部为师,前往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如惠元堂、积善堂、胡氏宗祠和河桥农博民俗馆进行调研,体会到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蕴藏在建筑中的民俗民情、时代变迁。实践团成员发现,当地保持了民清时期老街的原貌,将墙绘与蓑衣、农具等装饰结合,剃头铺、手编竹篮、木匠铺等民俗老铺与其相得益彰,打造出江南水乡的唯美意境,将文化熏陶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通过调研,他们也发现河桥镇不少文化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
“我们先后调研了河桥村、泥骆村和云浪村。驻村期间虽然天气不好,但是我们的调研十分扎实,每天人均步行20000万多的步数。我们认为,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但是一定要结合各地实际、挖掘特色。”吴嘉瑛说表示,通过驻村实践,她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乡村振兴需要依靠青年人才,美丽乡村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和吴嘉瑛一样,村官学院的何静静和同组9名同学,拜岛石镇的乡镇干部为师,针对当地的商户、农户以及村民进行调研和采访,了解到岛石镇的卫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居民的卫生意识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大家认为,驻村实习,让自己更深层次了解了农村,让大家对农村有了新的认识,坚定了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信心,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真正到了农村,才切实感受到现在的农村的实际,增强对农村、农民的感情。
对于大学生驻村实习工作,岛石镇团委书记帅燕给与充分肯定。她认为,学生驻村实习期间工作认真,态度积极。在开展的垃圾分类调研、卫生“三包”倡议、“童心向党?爱国卫生知识”教育活动、推进“文明餐桌?公勺公筷”行动等工作中,大学生们每一件事情,做的都很实在。
清凉峰镇团委副书记王再超也对学生们驻村实习点赞:“村官学院的大学生们在清凉峰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走访了清凉峰镇内回乡创业的青年代表,并邀请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一起开展了制作香囊活动,还举办了垃圾分类宣传、健康防疫知识讲座。实践期间组员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待人热情,积极深入农村基层,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
据介绍,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成立于2014年,依托校内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为志愿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学生提供专业化辅导和规范化培训,以提升学生基层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的。
http://jrla.lanews.com.cn/Article/index/aid/3526650.html 浙江在线、《今日临安》:20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