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农户和企业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进农林业尽快复工复产,成为各地农林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入春以来,浙江农林大学组织近百名专家教授组成10多支科技服务团队,结合各地需求,分赴临安、天台、开化等地,到田间地头向农户传授生产实用技术,为各地春耕生产恢复提供技术服务和产业帮扶。
按照因时因地、分类指导的原则,专家教授们针对农户和企业在经济林、蔬菜、茶叶、水果、畜牧、笋竹、食用菌、中药材等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提供春耕生产技术指导,尽可能降低疫情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
在杭州市临安区,由浙江农林大学教授、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周国模带队的专家组,先后前往朱村、锦源村等地的农林业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周国模实地察看了毛竹林经营管理情况,针对业主提出的林分结构、土肥管理、林下套种、机械化经营等问题进行解答。教授吴家胜爬上半山腰,到林地现场演示香榧栽种和树形修剪技术。副教授白岩结合农民需求,现场指导传授三叶青种植和修剪技术。
在台州市天台县,教授徐凯来到森然高新农业园,对大樱桃树形修剪、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红美人的栽培管理,蓝莓引种等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指导,给出相关技术建议。博士高培军应邀前往天台天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场指导竹林经营关键技术。
在衢州市开化县,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王丽来到苏庄镇龙顶茶园,为提升当地茶叶品牌影响力出谋划策,并展示了她为苏庄镇设计的茶叶区域品牌与包装。茶叶专家苏祝成针对当地开采春茶的情况,对茶叶加工及品质定位、规划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副教授何勇对当地特色水果的品质提升、产品定位、营销策略给予指导。还有不少特派员先后前往当地芹阳、池淮等乡镇开展抗疫稳产保供服务,助力当地谋划农业领域项目、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强镇等项目申报工作。
浙江农林大学还有更多的科技服务团队分布在全省各地助力农林春耕复产。在金华市磐安县,教授斯金平对铁皮石斛仿生栽培、黄精林下种植等关键技术进行现场培训,并指导相关企业如何开展疫情影响下的新产品研发。在丽水市遂昌县,教授苏祝成对春茶受冻情况进行实地指导,对茶叶加工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提出科学建议,并帮助企业对相关制茶工艺进行了技术优化。在杭州市余杭区,森林培育学科教授郑炳松应邀为北美冬青生产基地的春季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已先后有近百名科技特派员,前往浙江省的余杭、临安、天台、开化等10多个县(市、区),参与抗疫保生产科技服务活动。科技人员开展电话、视频等远程技术服务200余次。根据各地对农林技术的需求,专家教授们编写了防疫应对技术操作规范80余条,编制各类农业生产技术20多件,累计转发超过10万余次,录制各类技术指导视频20余条、开展网上课堂20余次,服务面覆盖全省112个乡镇130家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
“我们的专家既是教师也是科技人员,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学校开学时间虽然延迟,但是发挥科技优势,服务农林业春耕复产的责任却不能延迟。”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处长刘兴泉介绍,浙江农林大学保生产助春耕科技服务行动还将继续。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20-04/20/content_3341888.htm 《中国绿色时报》:20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