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周五,晴。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七,也是我志愿参与防疫物资生产的第一天。在灭菌中心,看见工人们把一批批堆积如山的物资输运过来,一下就被震慑到了。时间就是生命,防疫物资生产线如火如荼,这里每天都会堆满上百箱亟待消毒灭菌的医用物资。时间紧任务重,我的工作也从今天开始了……”翻开浙江农林大学农村发展专业2019级研究生王汪诚的日记,从今年1月31日开始,他记录的都是志愿服务的工作体会、全国疫情变化、抗疫前线医务人员的战“疫”事迹。
2011年3月,浙江农林大学为引导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开始组织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并组建了由全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优秀团员青年、志愿者骨干组成的“雷锋班”。学校希望,“雷锋班”同学能带头践行雷锋精神,同时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好人好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9年来,超过1000名同学先后续写“雷锋日记”已经超过6000篇,这些洋溢着温暖的日记,让更多同学从他人身上都能感受到满满正能量。
浙江农林大学雷锋班的同学在各地开展志愿服务,将日记写在了服务社会的大地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农林大学“续写雷锋日记”系列活动持续开展。雷锋班通过致全体同学的一封信向大家发出号召,身处各地的雷锋班成员积极响应,大家不仅在以“续写雷锋日记”的形式,用340多篇日记将抗击疫情中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并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传播,而且积极参与地方志愿者工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也在实践中传承雷锋精神,将雷锋日记写在了服务社会的大地上,争做新时代的“活雷锋”。
雷锋班指导老师杨优优提到:“当年我们成立雷锋班、鼓励学生续写雷锋日记,就是希望广大同学能够通过日记来记录好人好事,争做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大学生。疫情发生后,社会上涌现很多正能量的故事,都是我们续写雷锋日记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提升对雷锋精神的认知感与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浙江农林大学雷锋班的同学在各地开展志愿服务,将日记写在了服务社会的大地上
“疫情暴发以来,保卫处放弃休假,守好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后勤集团坚守岗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雷锋精神真的无处不在,学校有100多名老师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农民抗疫保生产”……通过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抗击疫情中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了值得学习的东西。
汉语言专业的金妍,是雷锋班的“老学员”,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疫情发生后,她不仅主动报名抗击疫情志愿者,而且经常会写“雷锋日记”,虽然日记记录的事情大多是小事,但是她却觉得非常温暖。金妍说,“很多时候仔细想想,我们身边从来就不缺少雷锋,只是我们缺乏去发现雷锋精神的眼睛,只要我们认真去发现,我们的身边是充满感动的”。

浙江农林大学雷锋班的同学在各地开展志愿服务,将日记写在了服务社会的大地上
除了用笔来记录身边的活雷锋,更多的雷锋班同学则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从今年2月中旬开始,雷锋班成员通过创作文学作品、摄影作品、海报、三行诗来致敬“战疫者”,通过线上朗读分享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和抗疫知识;通过线上向群众提供公益法律咨询、开展线上小候鸟支教活动,投身所在的乡镇街道抗疫一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实际行动续写特殊时期的雷锋日记。
王汪诚就是雷锋班的成员。从本科的时候他就加入了雷锋班,考上本校研究生后,他继续留在“雷锋班”里,参加各类公益服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雷锋班成员,在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到协助产品消毒灭菌和出库清点的工作中,成为了防疫物资生产一线上的一名“战士”。为了确保质量,他经常跟着工人们一起忙到晚上,经常从生产一线出来已经是晚上的10点多,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续写雷锋日记’是最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让大家以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校园内外的真善美。”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雷锋班负责人朱红东表示之后学校将把已经收到的日记和案例进行收录整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时思想道德的教材,用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part_id=13260813293418592609&art_id=13260813293418592609&item_id=13260813293418592609&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groupmessage 学习强国: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