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科技金融时报》头条;“科技红包”送一线 助农抗疫保生产
【发布日期: 2020-02-28】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筑牢了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春耕季节马上到了,如何尽快恢复生产成了很多农民的当务之急。

连日来,浙江农林大学组织校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结合浙江及周边的农业生产实际,先后编制了一系列关于农作物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资料,并通过网络、微信等渠道发布,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农民朋友,为他们抗疫保生产送上“科技红包”。

针对果树生产,浙农林大园艺系专家们结合当前果树的修建、嫁接育苗和高接换头、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晚霜冻害、花果管理、合理间作等实际提出相关措施。专家们表示,春季为一年中果树管理的关键时期,随着树液流动,果树开始发根、萌芽、开花坐果、展叶、新梢生长,为害果树的病虫也开始出蛰和侵染,因此,此时是果园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做好春季果园管理工作,可为果园优质丰产奠定基础。

浙农林大还组织省内相关专家,编制了蔬菜生产指导措施,供各地从事春耕备耕生产作参照。生产指导措施强调,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前用工难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充分考虑当前疫情发展、天气和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好已有产品销售、在地蔬菜生产管理和春夏蔬菜播种等工作的计划,分步实施。要加强人员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好农业机械效率,多用适用农技,提高生产效率。

针对疫情期间的蔬菜生产,专家们建议在稳妥有序做好复工复产的同时,也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专家们表示,当前正值越冬蔬菜管理、大棚茄果类蔬菜定植与前期管理、瓜类蔬菜育苗移栽期的关键期,各地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加强蔬菜生产管理指导。要做好大棚温湿度管理,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渍害,加强瓜豆等蔬菜秧苗培育,抓好速生蔬菜生产。城郊蔬菜基地适当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适当抢播一些速生叶菜,丰富当前及3~4月蔬菜供应的品种和类型;利用大棚膜覆盖等增温保温设施条件,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叶菜和速生蔬菜生长,及时供应市场。

“当前正值覆盖雷竹笋采收、冬笋采收与竹林出笋前期管理、覆盖竹林新竹留养的关键期,要做好笋期管理工作、及时做好竹笋采收,确保产量。”余学军是浙农林大竹产业创新与服务团队专家。针对竹林生产管理,他表示,笋用林以产笋为主要目的,应积极挖笋,但为了使竹林年年丰产,又必须每年留养一定数量的母竹,因此在笋期必须处理好挖笋和留养的关系,既留好母竹又多产竹笋。为保证竹林的可持续丰产,挖笋要用采用笋锹采收,不可伤及竹鞭。通过网上销售和市场配送及时供应市场,如当天运输困难,可将竹笋装袋后放入冷库保鲜。

根据农民需要,浙农林大还专门针对浙江越冬作物田间管理需要,编制了相关技术资料。此外,该校还组织力量先后编制发布了《茶叶种植生产管理要点》《三叶青种植技术要点》《畜禽养殖-仔猪腹泻防控技术资料》等,为浙江省内外农民在疫情管控期间恢复生产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指导。 陈胜伟

春季茶园管理要点

春季是一年中名优茶生产的关键季节,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60%以上,是全年茶叶生产的重点。抓好春茶管理工作,对提早开园、提高春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现将春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冻害预防 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作好预防寒潮的措施:一是可对茶园进行覆盖,即在寒流来临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覆盖篷面和茶行地面,促使茶园地温上升,减少茶园霜冻。铺草量每亩1500公斤以上,不露地面为宜。茶园蓬面覆盖,待寒潮过后及时将覆盖物掀去。二是土壤保湿,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施足基肥,增厚活土层,以及在寒潮来临之前喷施叶面防冻生物肥。三是对于已萌发芽叶的早生品种茶园,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减少冻害损失。

二、茶园病虫害防治 观察茶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做好茶园病虫害防治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业和人工防治技术,提高春茶产量和质量。

三、茶树修剪 为早采、多采优质茶,成龄茶园春茶前一般不进行修剪,可将修剪推迟到春茶采制结束后进行,一般采取轻修剪(剪去篷面3~5厘米)或深修剪(剪去篷面10~15厘米),为翌年茶叶生产打好基础。但对于去年冬天遭受严重冻害的茶园,应及时进行轻度修剪,修剪深度以剪去冻害枝条为宜,宜轻不宜重,宜早不宜迟。

竹林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当前正值覆盖雷竹笋采收、冬笋采收与竹林出笋前期管理、覆盖竹林新竹留养的关键期。浙农林大竹类研究创新团队提出以下竹林经营技术建议:

一、做好笋期管理工作。笋用林以产笋为主要目的,应积极挖笋,多挖笋。但为了使竹林年年丰产,又必须每年留养一定数量的母竹,以利光合作用与母竹新老接替。因此在笋期必须处理好挖笋和留养的关系,既留好母竹又多产竹笋。为保证竹林的可持续丰产,做好竹林母竹留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及时做好竹笋采收确保产量。采用笋锹采收,扒开覆盖物,在竹笋一侧挖开部分土壤,让笋锹沿竹笋壁向下,在螺丝钉上方斜用力,采收竹笋,不可伤及竹鞭。通过网上销售和市场配送及时供应市场,如当天运输困难,可将竹笋装袋后放入冷库保鲜。

覆盖栽培注意要点:

1.后期覆盖物清除。覆盖保护地栽培的末期在2月底、3月初,3月份以后只有零星竹笋发生。尔后地下鞭进入生长旺季,留养的母竹开始发根展枝长叶。及时去除覆盖物对协调土壤通气,保护林地的母竹,防止地下鞭向上生长和烂鞭等都有积极作用。

2.覆盖栽培土壤轮休制度。为竹林连年取得良好的经济收入,竹农实施覆盖栽培通常强度过大及连年采用覆盖。大部分林地连续实施覆盖超过2年,部分林地已连续4年实施覆盖栽培,竹林不能得到及时更新,逐渐衰退。一般雷竹地连续覆盖时间不宜超过2年。

3.建立母竹留养制度。实行以下两种留养母竹方法:第一种:每年留养一定数量母竹,形成均年竹林结构。实施方法为在笋期过半后,减少覆盖物厚度或清除覆盖物,以降低土壤温度,延迟竹笋出土,以利母竹留养。该留养方法基本能每年留养一定立竹,保持竹林结构稳定。但降低了当年的早期笋产量,影响经济效益,而且留养的母竹通常生长势较弱,影响立竹质量。第二种:不覆盖年留养母竹,覆盖年不留,通过对林地间歇实施覆盖栽培,在覆盖年不留养或极少留养,不覆盖年留养健壮母竹,以保证母竹和竹林的旺盛。目前可采用两年覆盖,一年休闲留养母竹,覆盖年份少留养,休闲年份多留养。使竹林1~3年竹保持较高比例(75%),立竹生活力旺盛。

4。留养期物理保温和母竹复壮。适时留养,通过及时去除覆盖物(3月中旬),用物理的方法降低温度,在3月中旬留养健壮的后期笋。留养的母竹通过母竹复壮处理,提高抗寒能力,主要措施为竹笋套袋物理保温处理和在竹笋基部施复合肥(用量是30~50g/株),促使竹笋复壮,取得良好效果。

http://kjb.zjol.com.cn/html/2020-02/28/content_2698859.htm?div=-1   《科技金融时报》:2020.2.28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