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浙江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四学生李宇捷,以总分5302的成绩获得十项全能项目的冠军。这位身体素质极佳的“运动型男”同时也是位理工学霸,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绩点达到了4.08。
这个理工男一点都不宅
人们对理工男印象往往停留在宅且木讷,但李宇捷却与刻板印象截然不同。他活力四射,在寝室歇不住脚,只要一有空就会去操场跑跑跳跳。说起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他回忆道:“小时候,别的小朋友喜欢玩游戏机,但我喜欢走出门,去爬山远足,我特喜欢户外运动。”
因为喜欢运动,他特别希望能够成为当地一家中学的体育特长生,但遗憾的是没有被选上。有意思的是,他最后通过努力考入那所中学,终圆梦想。
2016年,李宇捷考入浙江农林大学。第一次上体育课,老师一眼看中他良好的身体素质,将其拉入校队。
一开始,李宇捷被安排主攻800米和1500米跑的专项比赛训练。进入训练阶段后,因为基础比较薄弱,李宇捷主要进行力量速度方面的基础夯实练习——几乎每周训练3~4次,每次训练两个小时。“在每次训练里,我要测3次1000米,每次时间需要控制在3分钟内。”
渐渐的,李宇捷在体能方面进步不少。然而在800米和1000米的训练方面,他一直存在瓶颈难以突破,加上学校训练队在跑步方面的成员已经很多,李宇捷对其他项目也跃跃欲试。最后,经过和老师商量分析,他决定转战十项全能项目。
用两个月转型十项全能
李宇捷下定决心时,距离5月份的浙江省田径精英赛只有两个月。他决定用两个月速成。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是跨栏。面前1米多高的栏,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抑沉重难以翻越,他坦言那时候确实恐惧。
庆幸的是,和他一起训练的专项跨栏队员给了他细心的指导,教他从低栏起步,克服恐惧心理,再逐渐增加难度,并纠正了他在起跳和落地姿势方面的问题。
解决了心理障碍,训练效率也随之提升,跨栏的瓶颈终于被突破。两个月中,李宇捷在跑步的间歇,练习投掷,再在投掷的休息期间练习跳跃。“每天训练完躺在床上的时候,身体像散了架一样酸痛难耐。”李宇捷回忆时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参加田径精英赛,李宇捷就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让他更加坚定转型十项全能的选择,并且继续努力下去。
但是意外发生了。2018年7月,李宇捷在参加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时,成绩曾一度领先,远超第二名200多分,但在第七个项目撑杆跳时,由于落地姿势不到位,导致脚踝受伤,动弹不得。工作人员用支架把他抬到了场边。
李宇捷那时的第一反应不是放弃,而是打止痛针继续比赛,但面临的可能是第二次伤害,甚至落下病根,无法继续训练。“没有人能替我做选择,那时的辛酸苦楚、内心纠葛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权衡利弊之后,我决定还是放弃这次比赛。”李宇捷说。
坚持就是最好的热爱方式
遗憾退场后,李宇捷养好伤势,继续在赛场挥汗如雨。李宇捷训练学习两不误,而且用更好的身体素质迎接紧张的复习,终于,在上学期的绩点,李宇捷达到了4.08,拿到了校级二等奖学金。
“我喜欢化学方面的知识,每次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就听得特别认真,大一的时候,上课总是想着去操场玩,现在觉得学习和田径一样有趣,一个都不能落下!” 李宇捷说。训练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大一时一同被选拔进校队的同学有50人,现在仅剩4人了,也许正是因为他不在意训练的痛苦,凭着热爱与坚持走到最后。
如今回忆起来,李宇捷觉得那些训练经历的痛苦已不足道。他说:“我没有想过要成为专业运动员,田径只是我的爱好。现在我正在备考化学专业方面的研究生,以后想在化学上做一些研究。当然,即使现在考研了,我每天依然会花一些时间去操场热热身,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129.shtm 《中国科学报》: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