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农民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在新时代,如何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民又该读什么书,如何读书?11月19日,由浙江农民大学主办,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农林大学承办的2019“浙江农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一书同期首发。据悉,该活动旨在营造读书氛围,展示教学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浙江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孙景淼是《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一书的主要作者之一,对“三农”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讲话中,孙景淼高度肯定了浙江农民大学五年办学成果,并希望学校紧扣浙江乡村振兴,不断加强办学实践,努力培养托举新时代的“新农人”。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在推介解读《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一书时表示,该书蕴含历史脉络、体现发展规律、具有时代气息、彰显未来价值,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普及“三农”知识的最新教材、权威解读、实用工具,是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示范及借鉴作用的通俗理论读物,值得深入研究、仔细品味、认真学习。
记者看到,除了首发的这本新书,与会专家还向浙江全省农民朋友推荐了《习近平用典》、《古村之美——浙江百村故事精选》、《农民的经济学》、《浙江农业物联网实践与发展》等书籍。当天,主办方向农民赠送了实用“三农”书籍。
在活动的开幕式上,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五名浙江农民大学的学员分享读书创业故事。50岁的郁勤飞创业之初,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着实栽了不少跟头,为了增加见识,他就买书自学,一路从中专上到大专、本科,如今已是浙江农民队伍当中为数不多的农民高级技师、高级农产品经纪人。去年,郁勤飞还获得了“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荣誉称号。
“从事现代农业,不能两眼光盯着土地,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创业之路,其实就是一路读书、一路成长。”郁勤飞说。现在,他不但参与了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多本农民教材编写,研究完成了近十个葡萄精致栽培科技项目,还经常走上讲台,教授农民种植技术。

据悉,浙江农民大学是全国首个省级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大平台。会上,浙江农民大学执行副校长、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应义斌发布了《浙江农民大学五年办学成果报告》。该《报告》指出,五年来,浙江农民大学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模式路径、方法举措,积累了可复制的有效做法,凝练了可推广的突出经验,培育了可垂范的优秀学员,形成了农民高效培育的鲜活样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之路。

http://fx.farmer.com.cn/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1902&cId=0&we-media=1&fromFlag=2 《农民日报》网: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