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中国教育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高校师生强烈反响
【发布日期: 2018-05-30】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广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广大师生表示,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西迁老教授、两院院士大会列席代表史维祥,用“激动、感动、震动”概括自己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的感受。作为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史维祥说,科技工作者要发扬爱国、奋斗的家国情怀,在国际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突破,真正以原创性成果引领全球科技进步,要甘坐冷板凳,在基础研究理论和解决核心问题上不断发出“中国声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感到振奋,又感到责任重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表示,学校将以“双一流”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适应国际能源战略转型,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标准的做法。“我感到,总书记的讲话真正指出了当前我国科研管理评价体制中的深层次弊端,为我国今后科研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必将释放我国科研人才潜在的巨大能量,激励科研人员追求真理、永攀高峰,形成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杜立杰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方勇纯说,“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而发展人工智能则是世界科技大势所趋,更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下一步,我将按照祖国的需要,将科研重点聚焦在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等系统上,继续开展科学研究。”

“作为涉农专业大学生,要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我会牢记使命,努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科研技能,掌握相关科学技术。沉下心来,认真做研究,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专业学生沈哲菁说。

福建工程学院校长童昕表示,工科类高校要发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建筑业等专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扎实办好微电子科学与技术新兴专业,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未来,学校要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着眼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围绕技术创新开展科研与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激励科研人员追求真理、永攀高峰,形成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苗启广说,“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抢占世界科技高地,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国在关键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支持上要有战略定力,持续稳定地支持领域发展,实现战略目标。”

东莞理工学院副院长李忠红说,作为多年从事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欢欣鼓舞。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加速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着力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相关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上取得突破。

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创新的春天”,从“占有一席之地”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新时代,中国创新的旋律越来越激越昂扬。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5/30/content_500228.htm?div=-1   《中国教育报》:2018.5.30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