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石十载,润物无声,树木术人,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参加开石学术文化活动,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树立远大的学术抱负。”在近日举行的浙江农林大学第十届开石文化节启动会上,该校师生又聚在一起探讨如何创新活动形式,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养成、学术素养提升、学术创业探索提供服务。
高素质研究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良好学术精神的,然而近年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育人主题不鲜明、育人合力不彰显、研究生学术精神不强、理想抱负不高等现象变成一个显性的问题,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通过提升研究生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思考的问题。
2009年,浙江农林大学开始探索举办开石学术文化节。“开石”两字合在一起即“研”字,指的是“开山琢石、术化成玉”,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指导人才培养实践。在开石文化节的基础上,学校逐渐探索具有农林高校独特的“开石”学术文化理念,它蕴涵这不畏困难、拼搏进取、不断磨砺、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励着研究生们细磨、钻研、考究、研习。
开石学术文化活动,主要依托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秀的校内外教学科研创新平台,构建科研创新育人主战场;依托研究生学术工作站、社会实践基地等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构建实践育人主战场。在此基础上,着力发挥以院士、全国优秀教师等高层次人才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以校内学生导师为主、行政管理人员为辅的育人团队的主体作用;优秀校友、校外专家、企业名家等校外育人团体的助力作用,形成育人工作合力。
开石学术文化活动包括以组织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学术科技竞赛,着力培养学术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类活动;以开展科技成果推介与孵化、创业设计大赛,强化科研实践能力的学术创业类活动:以举办开石论坛、名师讲坛、“研途有约”学术沙龙等活动,拓展学术视野的学术交流类活动:开辟“开石”文化专题网站、微信平台、报纸等宣传媒体,呈现育人成果的文化巡展类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洪昀介绍说,活动开展十载来,“开石”精神已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全过程,育人成果丰硕,学生创新创业成效显著:学生黄张婷和王超分别在《Nature》子刊发表学术论文,姚秋芳发表12篇SCI论文并获得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荣誉称号;赵颖雷以种植有机蔬菜创业,荣获浙江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研究生胡重九创建生物科技公司,实现了学术的资本化,荣获浙江省十佳“农创客”荣誉称号。还有形成了不少有效的团队,如金春德教授团队中的研究生三年内发表SCI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团队研究生李景鹏发表SCI论文6篇,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正是在开石精神的鼓励下,我最终克服畏难情绪,鼓起干劲取得了实验的阶段性成果。”该校工程学院研究生王超,在校期间就发表了SCI论文,获得了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的称号,他认为,开石文化节所带来的激励和鼓舞对他影响很大,让他更加深入认识研究生的内涵,尤其是参加了开石论坛后,他认识了很多科研成果突出的学姐学长,也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林生院森林培育研1402的姚航,在校期间参加了一系列开石文化节活动,接受到一整套科研训练,懂得用前人智慧和今人方法去提出、解决问题,很幸运在枯燥的实验研究中保持了灵动。他说:“开石精神崇尚的钻研、考究,让我无论在哪里都富有工作激情和生命力。”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农林大学开石文化节活动举行以来,学生创新项目立项数增长3倍;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增长4倍;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48项,其中近三年师生团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91项;注册公司480个;升学率翻了两番;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培养出李景鹏、姚秋芳、胡重九、史小娟等全国学术典型、创业典型和就业典型200余人,同时涌现了汤孟平、徐秋芳、薛群慧、王正加等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和三育人先进个人。
http://zj.people.com.cn/n2/2018/0406/c370990-31428932.html 人民网:2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