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中国食品质量报》:手把手服务田间地头
【发布日期: 2004-06-12】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离开实验室,走出校园,迈向田间地头,手把手服务三农,把高深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朴实无华的农林技术,是浙江林学院教室之外的课堂。
  服务三农并不是一句口号,不是让专家去田间地头指点江山的,而是向农民传授实用的农业生产加工技术,让农民脱贫致富。浙江林学院经济林专家戴文圣副教授已经整整为“三农”服务15年了。“我可是科技下乡的老兵了。”戴副教授谈到服务三农时津津乐道。
  四年前,一次机会让戴副教授和浙江兰溪市石渠乡结成科技扶贫的对子。后来,他每年都带领数十名大学生组成的科技下乡服务团,给当地送去急需的科技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他进果园,走田头,访果农,从李、柿、杨梅等经济作物的授粉传播、修剪方法到保果,手把手地教给果农们。果农们运用了这些科技知识以后,不但提高水果产量,而且提升了品质,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使得该乡果林承包户的经济收入逐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老百姓是讲实惠的,讲得天花乱坠的,没用;只有看到自己果林的产量、质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百姓就相信你了。”戴副教授说。
  在兰溪市朱家乡余粮山村,那里的大红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原来柿子落果十分严重,为解决柿子落果问题,戴副教授应当地政府邀请带领相关专家,组建了科技攻关小组,采用了环剥、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综合配套措施,并在当地成立了大红柿协会来为红柿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用科技手段提高大红柿的产量和品质。在戴副教授指导下,余粮山的柿子名气做大了,余粮山村农民的收入也从全乡最低的村变为全乡最高的村。乡党委书记汤浩江说,仅柿子一项,余粮山村民人均收入就有1600元。
 如今余粮山大红柿种植面积从4200亩增加到7000多亩,而且还带动了附近乡镇的发展。余粮山大红柿的价格也从几年前的每公斤4元左右涨到了目前的10元左右,尤其是经精包装的余粮山大红柿,12只装的小盒就可卖20多元,全村大红柿收入从1998年的5万元上升到目前的50多万元。
  当地的农民说,林学院的戴副教授不仅经常下乡来现场指导,还给我们留下了联系方法,只要有技术上的难题,我们都可以打电话询问。“我现在接的电话中,有一半是农民朋友打来的。” 戴副教授得意地说。
  戴副教授只是众多浙江林学院专家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农民在专家的帮扶下不断演绎着田舍间的幸福生活,但也经历了悲恸的惨剧。浙江林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邵志鹏博士在赴景宁畲族自治县服务三农返程途中,不幸出车祸因公殉职,消息传出,林学院师生与受帮扶农民悲痛欲绝。
  意外的不幸不能阻断专家与农民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服务三农,把农林知识转化实际应用,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增收,已成为林学院的办学宗旨之一。


《中国食品质量报》 4月29日 陈胜伟 毛华敏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