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刘霆,今年19岁。6年前,母亲不幸患上尿毒症,为治病一家人耗尽了积蓄,还卖了房子。父亲不堪其苦,一个人离开了家,照顾母亲的重担就此落在了刘霆瘦弱的肩上。今年9月,刘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为了能照顾母亲,这个19岁的男孩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他要背着母亲上大学。
妈妈手里拽着两条命
“妈妈,你的手里拽着两个人的生命,只要你活着,我就能坚持下去!”发出心声的这个19岁的男孩子叫刘霆,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热药袋子作肾脏的物理透析,一天两次。
刘霆的母亲患的是尿毒症,由于住不起医院,所以刘霆自己学习使用电疗、学打针,在家里给母亲治疗。清晨,刘霆抓紧时间洗漱,七点钟,他还要赶到学校参加早自习,他必须在出门前,把妈妈的一切都安排好。
刘霆和母亲现住在浙江临安衣锦街的一间出租房内,他是浙江林学院的大一新生,学校规定大一新生必须参加每天的早自习,刘霆从不缺勤。
早自习后,刘霆并不能象其他同学一样去上课,距离八点上课还有半个小时,他还要回家一趟。他每天要帮妈妈量三四次血压。血压稳不稳定跟病情很有关系,如果血压高表明肾脏很不好,血压低,说明肾脏没有怎么样恶化。
尽管妈妈不能下床干活,但她还是希望刘霆多吃点,再胖点。而在刘霆的时间表中,每一分钟都要安排好,因为一边要照顾妈妈,另一边功课也不能拉下。
我想背着妈妈一起上学
老家在浙江湖州的刘霆原本有个幸福的家。爸爸是个职员,妈妈是缝纫师傅,从小爱好乐器的刘霆理想是当个音乐家。然而这样的日子在六年前结束了。刘霆的母亲被查出患了尿毒症后,一家人花光了积蓄,最后连房子也卖了。而这个时候为了母亲看病失去工作的父亲也终于不堪其苦,一个人离开了家。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刘霆今年仍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可是收到通知书的当天,他发愁了,从老家湖州到临安上大学,母亲怎么办?刘霆经过反复思考,最终鼓足勇气给学校领导打去了电话:“我想背着妈妈一起上学!”
一开始,浙江林学院领导还以为他没有能力照顾自己,要妈妈来给他当“保姆”。在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学校领导不仅同意他带着妈妈上学,而且还特批他在校外租房。细心的刘霆特意选择这个与学校仅一街之隔的出租房,四楼,房租每月150 元,朝北的这一间。
上午只有两节课,一下课刘霆又回到这间朝北的小屋。只要有空,天气好,刘霆就会背着妈妈稍微走走,在阳光下给妈妈梳梳头。
房间没有阳光,一天到晚阴冷冷的。
他边梳头边唱歌,从小想当音乐家的刘霆现在买不起乐器,所以他改学了绘画。
刘霆觉得自己画很差,以前画画的水平不是很好,现在他没有太多时间,可能只有等到很晚的时候才有时间绘画。
刘霆只有19岁,他渴望以自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艰难的家。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母亲看来,很让人心疼。
刘霆母亲说:“我觉得今年我的病不是在好转,而是慢慢在恶化,我想有一天假如我走了的话,也没有人好好的跟他说些教育他的话”,她掩面而泣:“我觉得现在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因为生活中的苦不算苦,心理上的苦更苦,谁也不知道我们母子两个人心里的事情。”
随时愿给妈妈捐肾
中午11点半是下课吃饭的时间,但刘霆还得到食堂打扫卫生,因为这样每月可以拿到50元报酬而且三餐免费,刘霆很珍惜这份勤工俭学的工作。
刘霆现在是班级的文娱委员,学生会的干事,还是学校团委新闻中心的记者。平时学校活动,社区服务,他没有请过一次假。在学校里,他是一个快乐的孩子。
12点半,刘霆该吃饭了,他总随身带着个饭盒,吃一半,留一半。
刘霆把妈妈可以吃的菜给她带回去,妈妈饭量不大,吃得不多,他就分给她一些。
刘霆背着母亲上大学的事,通过杭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上门或写信鼓励他们,或为他们捐款。
刘霆说,他们这样热心使我非常感动,捐给我们的这些钱全都给妈妈看病了。这些钱还是要存起来,等到以后遇到象我一样贫困的人,我也可以去帮助他们。
刘霆希望妈妈能够挺住,因为他们的境况正在好转。刘霆甚至想,坚持到他大学毕业后,他愿意给妈妈捐肾,他随时随刻都可以把肾割下来,“现在主要因为经济方面问题,就算自己的肾也是要花钱的,所以我想等到我读完大学了自己有钱了再这样做。”
“你真的心甘情愿把自己的肾给母亲?”我们问。“对,因为我就是她生的,我的一切就是她的一切,没有什么彼此之分。”他答,“妈妈,你要坚强地活下去,我还要让你享受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
有母亲,就有家
下午是连着两节专业课,刘霆没有空闲回家,他很惦念母亲。不知道下午她有没有睡着,血压是不是还稳定。
一天里,刘霆最起码要回家三四趟。除了做饭,敷药,量血压,每天晚上,刘霆还要给妈妈打针。如今刘霆给妈妈打针已经很熟练了,为了学会打针,他曾经拿着针头在棉被、棉花或者软的地方上练了很久。
打针可不是一般的活,他只学了半天。第一次给妈妈打针,手有一点抖。怎么会想到给妈妈打针?“我想首先上下楼梯走来走去,让妈妈很累的,对肾脏也不好,另一方面打针也要钱的。我就拼命想打针。我就是这样想的,让妈妈成为我精神上的支柱。”
刘霆母亲说,“第一次他说出来的时候,我笑他,哪有带着母亲上大学的,从古以来没有,让人家笑话。他说不会的,我们跟别人情况不同。他第一天带我来的时候,就一个床,桌子什么都没有,我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就是不住地流泪。他说妈妈为什么哭,我说我也不知道,我说这就是我们的家吗?他说我以后会去打工,总会弄一个像样的家给你。”
现在这个母子俩的“家”,除了脸盆、毛巾等必需品,其它都是原来的房东好心留下的。尽管这朝北的屋子永远不会有阳光,但刘霆还是觉得温暖。因为有母亲,就有家。
刘霆说:“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很苦,只要自己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就行了。我就希望母亲的病能够好起来,能够看着她一点点地好。”
夜深了,妈妈喜欢听刘霆读自己写的文章入睡,而刘霆也在心里编织自己未来的家:“我的心中已经没有家这个概念,以后我要买一幢房子把父母接来住,万一他们有一天不在了,我就一个人住……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我自然要力所能及地回报,这并不需要理由。”
刘霆在日记上写道:“我是不幸的,过早体悟了生活的艰辛;但是,我又是幸运的,幸得慈祥的母亲,幸得许多陌生人的支持与帮助!
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你们,我不再孤单。
每一份爱与关怀都是我人生的一个春天……”
编后语
刘霆和母亲住的朝北小屋虽然看不到阳光,但刘霆心里有一颗太阳,那就是——感恩。
他感谢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也铭记好心人无私的伸手相帮。他认为,这无需理由。
在我们的传统美德中,“百善孝为先”一直受到推崇。在逆境中还知感恩,这是一个19岁男孩展现给我们的动人情怀。
http://shjt.shfamily.com.cn/xy/t20051130_740691.htm 《上海家庭报》:200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