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农林水利类毕业生招聘会在浙江林学院举行。除了浙江籍大学生外,华北水院、东北电力、南京林业大学等外省高校的很多毕业生更是在前一天就来到浙江林学院,当晚就入住在林学院招待所以及临安个大宾馆。当天共推出近300家单位的1500多个岗位,其中80%以上属于基层岗位,超过一半是与大农业相关。
农林大学生,乐下基层
在当天招聘的1000多个岗位中,有80%是基层岗位,虽然也有标着后备干部字样的岗位,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也是基层岗位。虽然是基层岗位,但应聘者并不嫌弃,现场依然火暴。而当场推出了200余个事业编制的岗位虽然也有很多人前往报名,但除了教师等少数岗位以外,大部分机关岗位显然还没有基层岗位吃香。如几家电信公司、园林公司、网络公司推出的基层技术岗位竞争比例接近6:1,比起3:1的教师岗位还难进,而且其薪相对也比较让人满意。
当天部分来招聘的老总年纪都很轻,而这些老总都是从事农林业的。。据了解,这些老总,人事主管都是浙江林学院近几年的毕业生,他们由于从扎扎实实基层干起,不到几年就坐上了总经理等管理岗位,让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发展有了信心。如国内知名木业集团德华木业一个下属分公司的总经理刘贤英就是2000届毕业生,今天她以总经理的身份来招聘毕业生,不仅招到了人才,还让更多学生看到了希望和前途。但依然有很多农林专业毕业生没有在招聘会上找到自己的岗位。他们认为,基层岗位是有不少,但是地方林业站、林业局等林业岗位还是太少,自己没能找到既能发挥自己专业,又有发展前途的合适岗位。
很多大学生说,作为农林类毕业生,现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对我们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是十分适合农林类大学生的定位:“现在大学生已经很普遍了,想对于很多管理、外语等专业,所以我们不一味地向城市里挤,其实大农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研究生、在校生也来抢饭碗
和以往农林招聘会不同,今年很多研究生、在校生也和本科毕业生抢起“饭碗”。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小张说,“现在就业困难,林业虽然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但要找一份好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由于大部分的科研院所编制都满了,不进人,林业研究生也不再是什么“香饽饽”,所以自己也只好下基层,想到这里找一个工作。”
然而,和本科生相比较,研究生在这里找工作并没有什么优势。很多木材公司、园林企业、林业种苗站却宁可要本科生、专科生,也不招研究生。“由于林业工作都比较艰苦,而且待遇相对于其他岗位也较低,招了研究生而又不能给予研究生待遇,很难留住真正的人才,相比较而言,本科生和专科生可能更实用,更能吃苦。再说,林业本身科技含量也不是很高,本科生、专科生也就够用拉。”
除了研究生外,在校的很多大三、大二学生也来和他们“抢饭碗”,让很多毕业生心慌。林学院国际贸易学院的大三学生小郑英语六级已经过了、而且每年都拿奖学金,她和几个同班同学也来这里试探行情。“总听说找工作难,但并不知道到底有多难,自己来看看,感受一下,让自己心里有个底,也为今后的学习定位把把脉。当然,如果能认识几家公司、找到今年寒假或者明年暑假的实习岗位,那就更好了。”
同时,福建农林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省外农林毕业生,也成群结队参加这个招聘会。外省的毕业生的加入,则让更多毕业生有紧迫感。这包括在浙江读书而家在外省的学生以及在外省读书的浙江人。“因为外省工资起薪比浙江要低,所以我们认为待遇不够的岗位,他们都能接受,这样以来,岗位就被他们‘抢’去了,而且他们也肯吃苦,所以在他们的竞争下,我们也不得不降低要求。”
针对基层岗位多的现象,浙江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宣裕方说:“学校面向基层,是整个社会结构调整的原因。从现场就业情况看,大学生只要定位准确,愿意下基层,要找到一份工作还是不难的。而且现在全国上下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为更多的农林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浙江林学院这几年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不少都走上了总经理等管理岗位,应该说,只要不怕苦,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新农村建设,将会大有作为。”
http://www.cedudaily.com.cn/gb/2006/01/25/zy/8-zb/3.htm 《中国教育报》:20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