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杭州日报》:实习生年前想讨实习工资
【发布日期: 2007-02-13】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我经过亲戚介绍,进入一家电子企业实习,现在实习已经一个月了,想先回家,等春节过后再继续来实习。可是对于实习工资老板硬是一句话也没有提,更不要说年终奖了。因为实习是亲戚介绍的,当时也没有说有没有实习工资,所以我也不好问,不知道其他人实习是不是也这样?”日前,在杭州某企业实习的浙江林学院应届毕业生小徐,因为拿不到实习工资的事情,把自己弄得很不愉快,但是他经过打听后才知道,其实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工资,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实习生多数不拿工资

  据了解,近两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应届毕业生的实习压力也不断增大,实习单位难找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虽然有部分能力强、素质好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也能拿到一定数额的实习工资,但是更多的大学生们却没有任何实习工资或只有一点点的生活补贴。

  记者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实习从来没有领到工资的学生中,一部分学生是通过各种关系才获得实习岗位的,所以他们一开始也不好提实习工资的事情,等到实习结束了,由于事先没有实习协议,很多人一点实习补贴也没有;也有的学生想在实习期间表现好些,希望最终能留下来工作,所以实习期间即使没有收入,他们也不在乎;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实践能力确实不足,实习的目的就是锻炼自己的能力,至于有没有实习工资没有关系。

  对于这种现象,绝大多数实习生都有抱怨,但都不敢直接向实习单位提。“自己或多或少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应该说实习期间也要有工资的。一方面自己虽然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另一方面,公司基本上在无偿地享受这种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我们认为,工资不在于多少,公司能发一部分实习工资的话,就表示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使自己对今后的工作会更有信心。”一位同学说出了很多人的想法,“不过,在实习岗位求大于供的现实面前,我们属于弱势群体,即使没有实习工资,也没有办法。”

  有些企业没打算给实习生发工资

  和学生的想法相应的是,很多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单位认为:现在要找实习岗位的大学生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能够为他们的实习提供软硬件条件就不错了;也有的认为,很多实习生只具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仅不能给公司创造利润,还要占用公司有限的资源,公司使用实习生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即使这样没有任何补贴的实习岗位,也有很多大学生排队等候呢。

  更有甚者,由于年关将近,利用大学生寻求实习岗位心切、而公司年终总结需要人手的实际,把实习生当成了免费的劳力。这些公司打着提供实习岗位的幌子,招录大量应届毕业生来实习,等实习生帮助他们忙完大量工作后,就以实践能力不行等理由立即辞退实习生。据悉,这些公司需要的岗位以会计、文员、助理居多。

  但也有愿意给实习生工资的公司,他们有专门针对实习生的实习工资或者实习补贴,实习期间依靠这些补贴,一般学生的吃饭和住宿问题能够解决,少部分单位还根据工作业绩给实习生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

  该不该拿工资 律师有说法

  针对实习生该不该获得工资,记者采访了部分法律专业人士,得到的说法却有些不同。

  浙江林学院法学专业老师田信桥认为,如果是一般的教学实习,企业给了学生实习机会,不拿工资也是应该的;但如果是毕业生的劳动实习就不同了,这是以毕业后留任为目的的实习,那么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实习生也是“劳动者”,应该享有法定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所以既然实习生给实习单位创造了效益,应该有工资。

  浙大律师事务所的张震宇律师则表示,由于实习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和企业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的保护,所以不能硬性说实习生一定要拿工资。

  浙江省劳动监察总队工作人员胡国强也告诉记者,根据1995年国家劳动部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也经常遇到在校学生在实习期间或毕业前夕在单位工作而发生劳动纠纷的事情。但依照相关规定,这些情况都不属于劳动监察部门管辖的范围。他建议,如果确实与单位存在争议,可以通过民事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07-02/13/content_3519001.htm 《每日商报》:2007.2.13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