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和和树林的固碳效果哪个更好?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平衡贡献情况如何?中国森林资源碳储存能力如何估算?5月21日、22日,来自中德两国的60多名森林土壤、森林固碳等方面的专家汇聚杭州,就森林碳固机理展开学术交流。
此次研讨会,启动了评价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平衡贡献和估算森林资源碳储存能力的工作,以期获得较准确的估算结果,作为国际气候变化框架谈判和未来进行碳交易机制的计量基础。
在研讨会期间,由浙江林学院——中科院土壤研究所“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提交的一份报告吸引了专家们的注意。负责该项目的森林经理学专家、浙江林学院周国模教授作的报告称,该校的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竹林的固碳能力十分强,同样面积的竹林年吸收CO2量超过树林,甚至比亚热带的其他林木都要大。如一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为5.09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而浙江省的竹林面积在中国又是最大的,这就意味着浙江省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的贡献比具有同样森林面积的省份要多,而中国对世界碳平衡的贡献比具有同样森林面积的国家要大。
周国模教授说,如果这一研究能获得突破,就可以证明中国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量、中国森林资源碳储存能力比单纯用森林面积来计算要更高,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也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一成果可以使我国在获得同样的配额情况下,可以排放更多的CO2,并可以作为国际气候变化框架谈判依据和未来进行碳交易机制的计量基础。
《浙江科技报》:200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