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农村信息报》:曹嵘:将鲜花种进中南海
【发布日期: 2007-09-19】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幢房”,这曾是许多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选择。而在5年前,在城市长大、大学毕业的他却放弃了在城里的工作,选择到嘉善县最偏远的一个农村去种花。
  他叫曹嵘,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如今,他已是嘉善县一个最大的花卉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他引进开发的花卉还被种进了中南海。
  近日,曹嵘和他的同事们正努力建设着嘉善“十大名花园”,他们相信花园会成为嘉善的一大亮点。

艰苦的条件曾让他徘徊


  2002年,曹嵘大学毕业,在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的基地从事花卉培育工作。他工作的花卉基地位于嘉善县大云镇,是离嘉善县政府所在地最远的乡镇。由于没有公交车,每次从基地到县城,曹嵘都要先骑7里路的自行车,然后向朋友借摩托车进城。由于道路不好,一到雨天路就十分泥泞,不要说骑自行车,连走路都困难。
  除了这些,种花的情况也不是曹嵘所想象的那样。当时,曹嵘和公司10多名农民工一样,整天都在约200亩的基地里劳作,除了拔草、浇水外就是搭苗圃。当时公司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为了随时记录一些数据,他只好把要用的一些资料、本子、钢笔都装在随身的包里。曹嵘笑称背包就是自己的办公室。
  现实与理想相差如此之大,更何况公司给曹嵘发的工资只有每月600元,而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工资最少是自己的2倍。
  就这样干了将近一个月,曹嵘开始有点动摇了。这时,公司老总找到曹嵘:“在你之前,也有很多大学生曾经到公司工作,但大部分都吃不了苦,坚持没几天就做了‘逃兵’。所以,你如果想走,公司也会理解的。”
  从来不服输的曹嵘听了老总的这番话,和老总怄起了气:“其他大学生不行,难道我就肯定不行,我偏要做点事情让你看看!”于是,曹嵘成了公司坚持下来的第一位大学生。

花要什么时候开得听他的

  慢慢地,曹嵘成了公司里的骨干,真正成了“护花使者”。为了让顾客一年四季都能买到需要的鲜花,而且让花能够长时间开放,公司让曹嵘牵头组建科研攻关组,对花期调控进行深入研究。
  接到任务后,曹嵘不仅在基地里对各种花卉的基因以及周围的水、气候、土壤等进行检测和实验,还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向有经验的老农民请教。为了攻克难题,曹嵘还多次回到母校,向曾经教过他相关课程的老师请教。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时间的艰辛探索和研究,曹嵘和同事最终攻克了反季节花卉栽培、花期开放时间控制等难题。
  “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多种花卉的开花控制技术,通过花期调控,想让它什么时候开花就什么时候开花。”曹嵘说。
  事实上,曹嵘在进入公司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除了攻克开花难题外,还先后解决了花卉所需水质的处理、花卉品质提升、国外花卉引进栽培等方面的数十个技术问题。也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曹嵘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快速提升。2004年,才25岁的他,被公司提拔为副总经理,分管技术开发工作。此后,曹嵘多次被授予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凤梨种进中南海


  曹嵘自豪地说:“目前我们公司的花卉产品已占据嘉善县花卉市场80%的份额,周边不少地区百姓家里种的花都来自他们基地。”2005年,他们培育的凤梨等花卉,种进了中南海,成为国家级会议重要的装饰花卉。
  而对于向花农免费传授相关技术,曹嵘向来十分慷慨。根据周边花农的种植实际,曹嵘经常带领他的团队,有针对性地为当地的一些花卉生产专业户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有专家前来传授新栽培技术时,他也总是邀请周边农民一起参加;曹嵘自己也经常到农户家里,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与他们分享。
  在曹嵘的建议和带领下,公司建立了新的花卉生产示范区,教育设施齐全的花卉技术培训学校也开始动工兴建。现在,曹嵘正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继续开发新的花卉品种。同时,他们正努力建设着包括牡丹、梅花、桂花、杜鹃、茶花、月季、菊花、水仙、兰花和荷花在内的“十大名花园”。

http://211.155.224.15:8005/viewnews.asp?a_id=21697 《农村信息报》:2007.9.19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