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临安市藻溪镇严家村和松溪村有两片新造的毛竹林,这是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石油)浙江临安毛竹林碳汇项目基地,它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项目由浙江林学院负责实施。未来20年,专家将对毛竹生长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情况、加工成竹制品后的固碳能力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出相关标准。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国争取到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
竹林固碳能力巨大。浙江林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国模说,研究发现,1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为5.09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浙江省的竹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这意味着该省在碳汇方面的贡献比拥有同样森林面积的省份更大,而中国的贡献也比拥有同样森林面积的国家更大。营造项目竹林对促进当地森林植被恢复、提高农民收入及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都有一定意义。
周国模说,临安毛竹碳汇项目林面积715.8亩,采用集约经营模式。成林后,毛竹林立竹株数可达每公顷4400株。预计在项目期内,毛竹林分可实现净固碳4485.66吨,每年固石灰岩224吨,每年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约820吨,20年时间里可吸收16400吨二氧化碳。按一辆机动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吨计算,相当于820辆车20年的排放量。
项目竹林建成后,可使当地森林覆盖率从77.3%提高到77.7%,有助于改善当地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当地林农每年可从每亩竹林中获得收益565元,项目期内累计可获经济收益485.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