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浙江科技报》头条:毛竹能给地球降温
【发布日期: 2008-09-26】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9月22日到24日,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浙江林学院、中华海外生态学者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林学院举行。全球首个毛竹碳汇林项目的主持者、浙江林学院周国模教授,在会上发表了在毛竹林固碳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竹子固持二氧化碳的专家之一,周国模此前研究成果显示,作为的固碳能力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的毛竹林,经过集约化经营后,毛竹林年固碳能力还可以提高1.56倍;毛竹从出笋到幼竹的形成不到40天,但是这期间竹子的平均碳储量,从0.04千克增加到1.82千克,相当于吸收二氧化碳6.67千克。
研究还认为,浙江省现有毛竹166089万株,生物量累计为1733万吨,经计算可知全省毛竹林碳储量870万吨,这就相当于吸收二氧化碳3200万吨。按照我国有关部门提供的全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计算,仅浙江现有的毛竹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可以抵消一个上千万人口城市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对现在有的竹林进行集约化经营的化,现有竹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还将更多。此外,考虑到毛竹生长周期短、每5到7年就可成竹等因素的话,毛竹固碳的有关数据还将进一步增加。
据介绍,为了减慢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浙江省的竹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而竹子的固碳情况却在国际上没有统一被公认的标准。为研究竹林的固碳情况,从而为我国将来在国际碳交易中获得主动权和优势,浙江林学院周国模教授和他所在的团队,从10年前就开始对竹林的固碳情况尽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目前,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已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对于我国在参与国际碳交易中占据优势、获得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以及各种民间碳交易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浙江科技报》:2006.9.25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