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青年时报》头条:人文素养成就业“秘密武器”
【发布日期: 2010-04-09】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实在抱歉,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全部找到工作了。”这几天,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的副院长苏祝成几乎每天都要重复这句话,茶文化本科专业的30名毕业生已经全部有了“婆家”,而且“婆家”的工作环境、待遇都相当好。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浙江林学院的茶文化专业毕业生为何热得“烫手”?究其“秘密武器”,不是专业成绩,也不是创新实践能力,而是他们的人文素养。

曾担心就业会成“老大难”

梁婷玉是茶文化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之一,现在已经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见习,拿到毕业证后就可以正式在这里工作。此前,已经至少有5家单位向她伸出橄榄枝,她还受邀出演了关于弘扬茶文化的公益广告,成为杭州茶文化代言人。

“其实我自己都没想到就业会这样容易。”梁婷玉告诉记者,当年选择茶文化专业时一度担心就业会成“老大难”。

和梁婷玉一样,浙江林学院茶文化专业的30名学生,都已经有了“婆家”。这些单位既有老舍茶馆、湖畔居等知名茶馆,也有不少知名的文化策划推广机构。

原创国内首个“茶剧”

浙江林学院茶文化专业成立于2006年,是我国首个茶文化本科专业。大学四年时间里,茶文化专业的学生经常参加高层次的文化讲座、茶事活动以及文艺活动。

“我2006年进学校的第一节课,就是给著名作家、茶学研究专家王旭烽老师献茶;到我毕业的最后一节课,还是给王老师献茶。”梁婷玉告诉记者,大学四年里,无论任何一个老师的课程,全班同学都必须按学号给老师献茶,以培养礼仪修养。

他们还花了两年时间,从剧本编写、服装设计、音乐创作到舞蹈编排、灯光效果,完全原创性地打造舞台艺术剧作品《中国茶谣》,这个“茶剧”也是国内首个茶文化舞台剧。

“在剧中,我们要表现中国女孩子特有的贤惠、温柔气质,还要符合茶文化特有的‘人文素养’。”梁婷玉认为,这样的舞台剧,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自身气质都得到了提升。

“《中国茶谣》是很多课程的综合体,包括了茶礼、茶史、茶艺等课程。”班长吴小清表示,课程甚至包括了活动策划、品牌包装等内容。

人文素养成就业新武器

在浙江林学院刚刚举行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部分用人单位面试考的不是专业能力而是人文素养,凯旋公司的人事主管裘海洋表示:“专业技能跟着老员工可以很快学会,但是人文素养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升的。”

“高职生在技能上并不输于本科生,招聘大专生的成本还低一些,企业之所以要招本科生,看中的就是本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能更快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在企业从规模发展到品牌树立中发挥作用。”招聘会上,某集团的老总坦言。

林学院就业指导处老师分析,茶文化专业之所以就业率如此高,主要就是因为这批学生拥有其他学生不具有的人文素养和气质。这体现在他们待人接物中表现出的含蓄优雅的谈吐、举止、礼仪等,因此而胜人一筹!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0-04/09/content_252236.htm 《青年时报》:2010.4.9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