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上了隔壁班的男生,可是他已经有了女朋友,我该怎么处理?”“我的女朋友要和我分手,但是我非常喜欢她,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很多大学生碰到过,但是怎么处理却并不是大家都清楚,而且也难以找人请教。
在浙江林学院,有一个心理学老师许志红博士,不仅经常帮助失恋的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最近还在学校开设了教学生“谈恋爱”的讲座。
“讲座一举办就受到了学生的热捧,并应邀举办了多场、场场爆满。”林学院老师宋建伟介绍,上课的地点也不得不改到学校最大的教室。不仅有低年级的学生,也吸引了不少研究生,甚至一些年轻的未婚老师,也偷偷地坐在角落里听讲。
“恋爱能力所表现的其实就是交往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方面,明显的不如前辈,所以更需要加强爱的能力培养。”这位大学老师深有体会。
如何提高爱的能力呢?许志红建议:首先得把爱情和友情区分开,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或者社团活动,拓宽自己的活动圈,也有更多机会与异性接触、交往。
“我的一个朋友和女友分手了,但是他非常喜欢那个女友,都分手一个多月了,他依然一到晚上就想给原女友打电话,不打电话就天天失眠,请问许教授他该怎么办?”在许志红作报告的过程中,学生们最关注的还是失恋问题的处理。
对于此类问题,她认为,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失恋后可以向亲密的朋友、或者心理指导老师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转移情感等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
“大学期间的恋爱往往会影响到双方未来的前途和人生,现在学习一些谈恋爱的知识,今后肯定用得上。”浙江林学院大一学生袁洁说。
“恋爱中的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方面,专门开讲座,能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
恋爱与交往的讲座开设以来,在浙江林学院校园里引发了很多同学间的热烈讨论,对于许老师的讲座,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了赞同,有的甚至希望学校能将相关的内容纳入课程中去。
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0-04/16/content_337282.htm?div=-1 《浙江日报》:2010.4.16
应给大学生补上“恋爱课”
“女朋友嫌我管得太多,怎么处理呀? ”“我父母嫌女友家经济条件不好,怎么办呢?”这些日子,读大一的侄儿经常给笔者发来恋爱咨询短信,认真解答耐心劝导之余,笔者偶然发现,浙江林学院大学教师开设的“谈恋爱”讲座,正广受学生热捧。面对婚恋教育这个大学生面临的现实而又普遍的需求,国内其他高校不妨也给学生们补上这一课。
前不久,浙江林学院心理学博士许志红,开始在学校里举办 “大学生恋爱与交往”的讲座,专门教大学生谈恋爱、善交往的知识和技巧。讲座一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追捧,尽管已举办了多场,但仍场场爆满,不仅吸引了低年级学生,也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参加,甚至连一些年轻的未婚教师也偷偷坐在角落里听讲,每次讲座都是好评如潮。
该校的大学生说:“我们80后、9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相伴,与人交往的能力需要提高,尤其是在谈恋爱等方面,所以学习一些正确的恋爱观念,确实很有必要。”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希望学校能将相关内容纳入课程。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让很多初涉爱河的青年学子遭遇爱情迷题时无所适从,有的盲目鲁莽,有的沉溺迷失,因为处理不好其中各种关系,而影响学习和生活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上周日辽沈媒体就报道了一对青年男女,大学没毕业就结婚,毕业后又闪电离婚,两个完全不懂婚姻为何物的人,满怀好奇心匆忙闯进围城,遭遇各种柴米油盐、家庭亲友琐事的打击之后又仓皇而逃。最后连自己都搞不懂,是结婚太早,还是离婚太快。
看看现今的大学生,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但涉及婚恋方面的教育实在太少。恋爱婚姻是大学生正在或者将来要面对的事情,如果在大学课堂里能够正视这一事实,并且学习到如何正确处理种种关系,对他们的成长会非常有帮助。一方面,大学生有这个需求,婚恋课受学生欢迎就是个例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教育所解决的困惑应当不限于专业知识,还应对学生的生活情感问题给予指导。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婚恋教育和管理,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与道德情操、道德修养的教育紧密相关,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在追求婚恋浪漫的同时,理性对待婚恋行为,正确处理好婚恋与学业、婚恋与道德、婚恋与法律、婚恋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普及性的教育,也可以成立婚恋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根据大学生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婚恋指导。
□商 越
http://news.lnd.com.cn/htm/2010-04/16/content_1155253.htm 《辽宁日报》:20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