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胜伟 记者 王婷
本报讯 竹子除了能食用和做成各类竹制品外,还是植物界对付温室气体的克星。近日,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和首个雷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分别在安吉和临安建成并投入使用。
所谓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教授研究发现,由于竹子生长迅速,一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为5.09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也就是说,一片占地50公顷的毛竹林,每年可以“吃掉”相当于750辆汽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浙江的竹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这意味着浙江在碳汇方面的贡献,比拥有同样森林面积的省份更大,而中国的贡献也比拥有同样森林面积的国家更大。
据介绍,这两座观测塔均能全自动、全天候采集竹林不同冠层的二氧化碳浓度等竹林生态系统的宏观信息,以此观测、记录毛竹林、雷竹林的固碳功能。
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0-11/01/content_588514.htm?div=-1 《浙江日报》:2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