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进一步拓展了设施农业、休闲旅游业、社区服务业和商品流通业等形式的农业就业创业领域。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级政府也积极引导、支持大学生投身农业领域的就业和创业,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那么大学生在农业领域的就业创业情况究竟如何呢?
政府部门与高校携手,调研大学生农企就业创业现状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调查走访,由浙江省农业厅和浙江农林大学共同组织实施的浙江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大型调研工作正式完成。在此期间,浙江农林大学的100多名师生,先后前往浙江省全部11个地区,走访了274家涉农企业,并抽访了376名在农业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调研的内容主要围绕农业经营主体的企业用工现状、人才需求及与高校合作情况;影响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的因素;政府和企业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等,最终形成了《浙江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调研报告》。报告显示,85%的涉农企业拥有大学生员工,这些员工中本科生比例超过一半,而且这些员工超过80%主要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
调研报告显示,浙江省政府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学生无论是在涉农业企业就业还是创业,都可以享受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人事档案管理、集体户口办理、党团组织关系挂靠、社会保险等服务,各地市政府还在见习实训补助、住房和教育培训提高补贴、工龄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扶持。如宁波市给予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聘用大学生1~2名基本报酬补助;湖州市组织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为期3~6个月的见习活动,并发放生活补助。在鼓励大学生到农企创业方面,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小额贷款及贴息、创业培训、减免创业税费”等方面的扶持性政策。
农业企业求贤若渴,85%农企有大学生员工
在对涉农企业现状调查中,受调查的274家农业企业中,聘用大学生的单位共有233家,占总调查单位数的85.04%,其中81.02%的企业主要是通过招聘会来聘用大学生的,而且超过81%的企业认为要招聘大学生比较困难。调查中还发现,经济交通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最需要大学毕业生,尽管他们提供的福利待遇与当地平均工资相当,但依然招不到、留不住大学生人才。
大学生不愿意去农企业,很大的原因是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的待遇及福利比较有限,即使不少企业为留住人才,在工资福利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调查显示,86.13%的企业给予工作2年内的毕业生月薪高于1500元,月薪高于2500元的占14.96%;61.31%的企业免费为大学生提供住宿, 23.72%的企业提供“五险一金”。
在待遇不高的情况下,各单位鉴于现实需要,在招聘大学生时最看重的两项素质是:是否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由于多数企业缺人才,他们在聘用大学生时,往往是一人多岗,使大学生成为“多面手”。据统计,安排在管理岗位的大学生占46.72%,技术开发人员占39.78%,营销人员占18.61%。调查表明,大学生在企业工作中能够发挥个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作用,基本达到企业对毕业生的期望,达到满意标准的为38.69%,基本满意的为52.55%。
农业对大学生吸引力在提高,发展前途等问题急需解决
在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方面,志愿者共采访了376名在农业企业就业的工作人员,其中本科生211人,大专(高职)生136人,研究生20人。87.5%的年龄小于30岁,有67.29%的参加工作年限不足3年,5年以上的仅为14.36%。整个年龄结构层次年轻化说明了现代农业对年轻大学生的吸引力在稳步提高。考虑到工作方便以及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目前的农业企业基本上都从当地招聘大学生。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76.4%的人属于本地户口。
事实上,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自身经济收入和发展问题时刻拷问毕业生,他们不得不经常性地更换工作或正在考虑中。调查中,20.75%的人年收入仅为2万元以内,39.1%的人年收入为2~3万元,25.53%的人年收入为3~5万元,仅有14.63%的人年收入超过5万元;而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达到满意标准的为54.07%。
除经济收入难以吸引大学生外,发展空间、缺少培训都是重要的原因。调查显示,仅有30.97%的工作单位为毕业生做过规划,毕业生将“缺少培训提高机会和单位规模小,个人发展空间有限”视为影响个人发展最大的问题,其次是“政策不到位”、“社会舆论有偏见”。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待遇收入环境差”是影响企业吸引毕业生的最重要问题。在选择农业企业就业过程中,有38.32%的人是因为“就业形势不好或其他原因”而暂时过渡的,他们的中长期目标多半是通过努力考取当地行政事业单位。
加大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到农企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对于出现的问题,浙江农林大学有关负责人认为,至少要从四个方面共同着手,才能为大学生到农企就业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一是政策扶持方面。持续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依靠高校培养大批“能生产、会管理、懂经营”的就业创业型人才。为解决农业企业人才“招不到,留不住,用不好”的现实问题,应加强政策措施影响的广度、深度及效度,各级政府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台更加灵活适用的旨在鼓励农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二是农业企业方面。各类农业企业层次参差不齐,发展水平很不一样,但不能否认人才是企业发展关键的共识,企业只有通过规范用人制度,提高员工待遇,重视人文关怀等途径,才能更好地吸引、培养大学毕业生,才能改变自身充当“跳板”的角色。
三是毕业生方面。毕业生在择业心态上,普遍存在着从众、攀比和依赖心理。毕业生需进一步认清自己,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改变“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的心态,适当降低就业期望,苦练内功。
四是高校方面。高校的培养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高校要加大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逐步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型向就业需求导向型的转化,从而改变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的知识面不宽、能力不够、适应性较弱等问题;要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使毕业生就业流向更趋合理;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的自主创业。
http://www.zjjybkzs.com:8080/jyxxb/jyxxb_2.jsp?CategoryID1=0002&CategoryID2=00020007&ID=14392124
《教育信息报》:201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