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教授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没想到也有教授到农村来种野草,而且专门租地种植常见的芒草,这一种就是三年多。”在临安龙岗镇龙井桥村杨岭的田野里,一片茂盛的芒草显得格外醒目,这片由大学教授种植的芒草,也经常成为了当地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重要话题。
种植这一片芒草的教授名叫郑炳松,是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科的专家。3年前,为更好地研究芒草的生物量以及相关数据,郑炳松教授在临安多个乡镇租下土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数十个品种的芒草。对于教授不在大学里做学问,却专门种植这种农村随处可见的芒草,而且三年来只做数据测量,丝毫没有经济效益,这不禁让当地的农民群众大感奇怪。
其实,很多农民不清楚的是,郑炳松种植的这些芒草,已经先后迎来了多国专家关注。其中引进和收集选育的芒、五节芒等品种,因其生长迅速、生物量较高而引起多国专家的关注。来自保加利亚的一家公司在经过实地考察后,表示愿以10-15元每株的价格,预定1500万株芒草,更多的专家也开始对郑炳松的研究表示关注。
那么郑炳松为什么大面积种植芒草呢?郑炳松介绍说,芒草虽然是常见的野草,但是其生命力却特别强,这种植物耐寒、耐旱,只需适当灌溉,基本不需要施肥,一个生长季就能长3-4米高;作为禾本科的植物,芒草因为生物量(单位面积的有机体的质量或者干重)较高,是很好的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发电、造纸,而且还是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材料,是替代石油等能源的好选择。
“发展芒草好处很多,芒草不仅是很好的生物质能源和低碳环保材料,而且还具有绿化环境、恢复生态的功能,中国的很多贫瘠土地都可以发展芒草,不仅可以解决能源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郑炳松说,芒草在全世界约有20种,我国共有14种,这些芒草的生长环境要求、生物量各有不同,选育出耐贫瘠、生物量高的芒草,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绿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需要生态恢复的土地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如用来种芒草,按10吨/公顷的保守产量计算,一年干芒草产量能达10亿吨,如用于燃烧发电,即能达到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45%;而如果拿出5亿吨转化成乙醇,则能取代中国2010年全年的汽油用量。
郑炳松介绍说:“这三年来,我们正在选育更好的芒草品种,希望这种芒草既能适应贫瘠的生活环境,又能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更多的生物量。”目前他已经在临安多个乡镇的实验地里,实验性种植了数十个品种的芒草,并定时对这些芒草的各种数据进行测量,最终已经初步选育出芒、五节芒等不少优质芒草,该成果已于Botanical Review(《植物审查》)等杂志发表,同时已申报专利多项,并引起了多国专家的关注。
“现在,我又在计划在浙江兰溪等地建立了数十亩芒草基地,希望能够研究和选育出出更多适合中国荒山生长的芒草。”根据计划,郑炳松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将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希望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绿化中国荒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

http://www.greentimes.com/hcyl/html/2011-08/30/node_12.htm 《中国绿色时报》:201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