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一“吐丝” 市场达百亿
浙江农林大学首创天然竹纤维加工技术
笔者从浙江农林大学了解到,由该校工程学院姚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4年多的艰苦攻关,成功攻克“天然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技术,实现了用物理方法提取天然、绿色、环保型产品——天然竹纤维(竹原纤维)的技术。该技术荣获2011年浙江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这些所谓的竹纤维纺织品,其实都属于化学竹纤维,虽然原材料也是竹子,但采用了化学方法制成纤维,其制作加工过程基本与粘胶相似,竹子的天然特性已经遭到破坏。那么有没有一种技术,真正从竹子中提取出天然竹子纤维呢?
2007年,姚文斌申请并承担了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天然竹纤维高效加工成套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并组建成团队对这一课题进行攻关,课题组还先后吸引了省内外不少企业的关注加盟。在其后的4年多时间里,他们主持的项目不仅攻克了相关难题,成功开发出“热-机械耦合分离技术”,还研制出天然竹纤维高效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形成了一套竹纤维生产技术体系。
“运用我们的技术,不仅能使竹子‘吐’出天然纤维,而且天然竹纤维提取还实现了产业化。“姚文斌说,在科研攻关和产业化阶段,相关产品已经实现销售收入965万元,利税118.14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EI收录8篇。
“真正天然竹纤维只有2毫米长,所以我们在生产出竹纤维后,还要进行精细化处理,然后才能替代黄麻等产品,在汽车内饰、空调内部装饰等方面使用。”姚文斌说,目前他们开发的相关技术在国内外是首创,提取出的天然竹纤维细度、长度、断裂强度基本达到可纺要求,抗菌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指标值优于其它纤维。
竹子“吐丝”,身价倍增。姚文斌介绍,目前1吨天然竹纤维的价格在7000元左右,而精加工后的价格更是高达几万元一吨,除去各种成本,还有将近50%的利润。按照目前每年可达到几百万吨的需求量,按天然竹纤维市场可达百亿元。
《浙江科技报》:20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