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 (记者陆健 通讯员陈胜伟)时下创业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新时尚,不少大学生通过创业展现了才华,也为更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在作为国内率先提出“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高校,浙江农林大学近年来积极鼓励学生投身创业:有的结合自己掌握的农林技术,提议的抓住了国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好机会,大学生们有的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有的回老家挖掘商机,有的根据父母要求继承家业,也有的依靠兴趣特长开创事业……
浙江农林大学2万多名在校生中,目前有超过三分之一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培训,2011届毕业生中就有30多人投身创业、开办公司。下面是一组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创业故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共同感受农林学子投身农业创业的酸甜苦辣,为更多农林学子投身创业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创业类型——发挥专业来创业
魏韩英夫妻:投身现代农业 让草莓香飘海岛
在浙江农林大学众多参与创业的学生中,发挥专业所长去创业的有着很大的比重,该校园林专业的研究生魏韩英和胡冬冬夫妇,就是很好的典型。
魏韩英是浙江省诸暨人,在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专业时认识了同班同学、现在的爱人胡冬冬。园林专业是浙江农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但是毕业前夕,魏韩英和胡冬冬和经过慎重考虑后却决定,放弃在城里从事园林工作,回到胡冬冬的老家桃花岛——舟山的一个小岛上去从事新型农业。
说起当时选择回到海岛做农民艰难的决定,魏韩英现在还印象十分深刻。“当时家里人并不怎么支持,他们都建议我们不要一时冲动,还是到成里找一份工作。可是我们觉得作为一个掌握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自己先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然后在开创现代农业方面的事业,应该会有发展前途。”
经过慎重考虑后,他们夫妻双双选择了桃花岛兴旺水果合作社,成为这个合作社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社总共有100多亩土地、150多个标准大棚,魏韩英的任务,就是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大棚里的甜瓜等水果,提供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支撑。他们行为学习合作社的经验,为今后开发更多当地没有的水果,实现自己在农村创业的梦想奠定基础。
2011年4月,魏韩英和胡冬冬开始承包土地,搭建农业大棚,逐步筹建他们自己的精品水果基地。魏韩英当时调查过,一亩草莓的产值大概在一万元上下。为了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他们一开始就准备做精品草莓的路线,希望每一棵草莓的外观和品质,都能够成为草莓中的精品。
如今,小夫妻俩不仅在合作社可以获得每人每月3000多月的薪水,而且他们自己经营的草莓大棚也增加到了22个之多,他们种植的精品草莓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品牌,价格也比其他的草莓要贵一下。魏韩英夫妇不仅让自家种植的草莓香飘海岛,还开始引进了人参果等其他当地没有的水果进行试种,并率先尝试草莓在大棚内无土立体栽培,希望让更多岛民们不出海岛就能品尝到更多的水果。
说起在农村工作生活的体会,魏韩英说:“在农村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是更加自由、轻松,能够发挥自己的特色,而且生活在田园里,空气好、环境好、吃的东西也好,生活品质更高,我觉得比起在城市里打拼,农村的舞台更广阔,现代农业的大发展需要更多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这是我们农林类的大学生的一次良好的机遇,掌握技术的农林大学生应该大有可为,我们在这里可以更好的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图为魏韩英夫妇在劳作
创业类型——热衷农业才创业
唐海峰:不当白领做新型农民 种粮养鹅产值百万
除了结合专业去创业以外,浙江农林大学也有不少学生因为热爱农林行业最终选择了从事农业创业。浙江省绍兴市富盛镇新青马农场负责人、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09届毕业生唐海峰,就是因为热衷三农事业才选择投身农业创业的。
大学毕业前,唐海峰的父母就已经为他在上海谋了一份白领的工作,但唐海峰却不喜欢,却会浙江绍兴老家,在一家农业企业工作学习农业经营,希望江老拥有自己的农场:“我不想自己一辈子生活在压抑的城市里,我更喜欢呼吸新鲜的空气,希望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农村的田野里。”
早在高考填报园艺专业的时候,唐海峰已经开始考虑未来事业的发展:“我当初选择读园艺专业,就是为了能够在农业方面有所作为。”唐海峰看着孩子已经坚定了决定,唐海峰父母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在唐海峰为资金而忙碌的时候,还给儿子投资了20万启动经费,同意让他在老家尝试农业创业。
2009年8月份开始,唐海峰挨家挨户说服了涉及老家附近120多户农户,以每亩160元至200元的价格,承包了总共近200亩农田和山地,做起“专职农民”:早上5点多就扛上锄头、背上农药喷雾器、挑着肥料,开始在田头劳作,中午休息一下后,下午经常忙到六七点回家。
2010年上半年,唐海峰种植的第一批早稻面积就超过100亩,并大胆地实施了人工插秧、插秧机插秧、直播秧苗等多种模式,还专门购置了插秧机等农用机械,100多亩连作晚稻都是自己和表弟操作插秧机完成的,他对播种、施肥、治虫、灌水等种粮的各道环节的技术掌握得越来越多,成了当地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最终,他的第一批早稻平均每亩有近400公斤,比普通的种粮户,每亩平均多出粮食50公斤。当年下半年,他除了10亩田准备留作试种草莓外,全部种足了晚稻,而且都是优质品种……然而由于天气等原因,当年晚稻遭受天气灾害产量下降,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仅仅实现了收支平衡。
2010年秋天开始,唐海峰在山上种植杨梅、田里种植水稻、同时还种植了毛竹等各种作物。随后,在当地干部的介绍下,唐海峰大胆引进浙东白鹅品种,改造现有种草莓的大棚设施,种养苏打草、黑麦草,与种粮等结合起来,实行大规模白鹅养殖。
“比起种植水稻,效益要高很多。”谈起养鹅的效益,唐海峰的脸上充满欣喜之色,除去已经销售的4000多只白鹅外,他的农场里现在还养着大小不同档次的白鹅9000多只。去年一年,农场里所有种植养殖的收入将近200万元,不仅挣回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还能有近30万元的利润,这使得唐海峰对未来充满希望。

图为唐海峰使用农业设备在田里耕种
创业类型——结合形势去创业
包洪军:包田从事现代农业,开创田野里的幸福事业
到农村创业,有的时候是因为能发挥专业所长,有的时候是因为热爱,还有的则是发现了发展的好机会。包洪军就是感受到农业发展的未来希望,最后投身农业创业的。
1986年,包洪军出生在浙江省临安市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由于小时侯一次意外造成手臂4级残疾,2008年从浙江农林大学毕业后,他在求职的过程中多次遭到拒绝,最终还是重新回到农村。回到农村不到一个月,他就发现了一个大的问题:村里被抛荒的农田越来越多了。
看着一片片抛荒的农田,包洪军感觉到十分的心疼。“我现在反正没有工作,能不能将这些抛荒的田承包下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呢?”他的想法不仅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也得到村委的支持,村里专门开会,动员大家把抛荒的农田交给大学生管理。包洪军还和另8名农民一起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包洪军以13%的股份成为最大的股东和法人代表。
包洪军也提出了向农民收取管理费用,而将一季水稻所产的稻谷全部归农民所有的经营管理思路:“插秧、锄草、施肥、收割等所有农田的管理工作全部由我们来做,我们还能确保亩产800斤粮食给土地所有者,如果不到这个产量,我们将给予补足。”
从2009年3月份开始,没有任何务农经验的包洪军,承包下了500亩农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农民生活。一开始,由于不少土地已经荒废多年,重新开垦起来非常困难,包洪军就与合作社的其他股东一起,出资20万元购买了育秧机、插秧机、喷雾器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机械,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他的合作社也慢慢地成长起来。
当地不少老农,看到包洪军用上了各种现代化机械以后,种地效率大大高,而且平均成本更低、工作效率更高时,也彻底地佩服了。包洪军说:“现代农业,如果还停留在以前的传统作业,肯定是难以取得效益的,只有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为了不让信任他们的广大农民失望,包洪军主动拜有经验的农民们为师,从辨认水稻和杂草、确认施肥季节等开始,慢慢学习怎样做好一个农民。
如今,包洪军经营管理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他的农业合作社经营的农田,已经从一开始的500亩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亩。此外,合作社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也从原来的1台收割机和一台插秧机,增加到现在2台收割机和3台插秧机,农业机械设备总价值超过100万。
对于未来,包洪军充满了信心:“比起在大城市工作,我觉得回农村做一个掌握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照样可以很有前途。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因为我的努力,将使这里的土地更加美丽,让广大农民都能吃上从自家土地里种出来的粮食。”

图为包洪军和胡铮在观看水稻生长情况
创业类型——继承家业学创业
杨珍:放弃留校好工作,回家帮父母打造甲鱼品牌
因为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大学生要成功创业确实很不容易,而如果父母本身就从事农业创业,那么子承父业无疑会大大增加创业的成功率。浙江农林大学毕业生杨珍惜,不仅回到家继承家业,而且还让家庭的事业实现了更好的发展。
杨珍是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毕业生,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顺利地被学校录用,做行政工作。为了继承家业,2008年她从学校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殖生态鳖。时至今日,她养的生态鳖卖到100多元甚至200多元一斤,远每年向上海、杭州等地市场销售的生态鳖数量达到近百万只。
说起养鳖,杨珍也算是个小行家。10多年前父亲尝试养鳖开始,杨珍就做起了父母的小帮手,从高校辞职回家后,杨珍就接下了父母的重担,开始做起生态鳖的养殖专业户。此时父母养殖的生态鳖虽然注册了“华神”牌商标,但是品牌不响亮,价格和销量也一直难以大幅度提升。
回到家乡后,杨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频繁出现在各类农产品、水产品销售市场和展销会中,向客户介绍生态鳖和普通鳖的不同,宣传华神牌生态鳖的养殖过程、营养价值。杨珍说:“市场上的普通鳖都是采用大棚人工养殖的,但我们养殖的生态鳖,采用的是半野生放养,生长缓慢至少要四年才能够上市,这种生态鳖的价格起码要100多元一斤。”
参与到生态鳖的养殖和销售中后,杨珍每天早上5点不到就要起来喂养鳖,然后跑市场、买饲料、预防疾病,一直忙到半夜才能休息,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8个小时。以往在学校里工作都有寒暑假,现在为了自己的养殖事业,杨珍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日。
如今,养殖基地中每个鳖池的开掘时间、大小、作用,杨珍都如数家珍:这块鳖池里养的是母鳖,那边的沙土堆是专门搭建来让它们集中产卵的;那几个浅一点的鳖池里放养的是幼鳖,池上的网是用来阻挡鸟儿的。
作为园艺专业毕业的杨珍,下一个目标是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她希望在养殖生态鳖的基础上,在鳖池之间种植桃树、橘树、石榴树等,当树枝上挂满果实的时候,远远望去就是红红绿绿的景观……”

图为杨珍在田野里
创业类型——利用特长好创业
宋雅丹:设计服装成就“创业神话” 用300元挣到300万
在众多的创业大学生中,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那会大大增加创业的成功率,而且也会提升创业者的兴趣。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家具设计052班的学生宋雅丹,就是因为从小喜欢给娃娃做小衣服,大学期间用300元生活费起家设计销售服装,一年后她成为了拥有车子、房子、厂子和300多万流动资金的“大学生富豪”。
宋雅丹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到大却特别喜欢做衣服、设计衣服。2005年,宋雅丹考上了浙江农林大学家具设计专业。虽然没能如愿学习服装设计,但是她认为设计专业应该都是相通的。在大学的前两年时间里,她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服装设计的梦,一有空就到学校附近的裁缝店,跟着裁缝师傅学做衣服。
2008年上半年,读大三的宋雅丹课将自己平时从生活费中省下来的总共300元“私房钱”作为启动资金,只身前往杭州四季青布料市场,买回了第一批布料,借用校外裁缝店的剪刀、尺子等做衣服。一周后,300元布料化作了6款漂亮的女装样品。
衣服做好了,宋雅丹在淘宝网上申请开起了自己的小店,并将刚刚做好的6款漂亮的女装样品的照片,放在自己的淘宝小店里,并以每件45元的价格进行试卖。让宋雅丹没有想到的是,她设计的这6款女装样品图片放到淘宝网上不到两天,就有近二十个顾客下单购买,其中的一件连衣裙一天内卖掉了10多件。
为了能尽快赶制出服装并发货,宋雅丹联系上自己认识的几家缝纫店,请裁缝们根据她自己设计的女装样品连夜赶制服装。第一批衣服卖出后,除宋雅丹挣得了1000多元钱,这也是她第一次卖出自己设计的服装。
拿到货款后,宋雅丹全部用来购买布料,继续制作生产衣服,她还通过学校招聘了几名往届和应届的毕业生,专职从事销售和客服。有时候她还以1000元月薪加年底分红的待遇,请出了自己赋闲在家的老妈做员工。
随着生意日渐红,宋雅丹设计的有一款裙子,在网上销售半年多时间,就卖出了近1万件,宋雅丹的一个同学也从网上买了这款裙子,还向宋雅丹介绍这款裙子是多么漂亮,可她还不知道裙子其实就是宋雅丹设计生产的。
2009年春节前,为了今后自己设计的衣服有专门的团队生产,从而减少自己在制作服装样品上的时间,宋雅丹在老家海盐注册属于了属于自己的工厂,并招聘了包括车工、客服、销售、设计等在内的近50名员工,做起了老总。此时,从来没有借过一分钱的她,已经拥有了自己房子、车子、厂子和50多名员工,此外光流动资金就积累了300多万元。
如今,宋雅丹已经建起了实体公司——嘉兴穆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30亩、拥有价值数千万的厂房,并通过网络开展“木木家”品牌的服饰、鞋子销售业务,日营业额最高超过百万,已经成为淘宝网双金冠商家,年销售总额将超过3000万,并为当地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图为宋雅丹在自己的车里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教授点评农林大学生创业
浙江农林大学是国内较早提出创业型大学建设目标的高校之一。为提高学生从事农业创业的水平和能力,学校通过成立大学生创业班、开设大学生创业园等形式,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并涌现出一大批在农林领域创业成功的学生典型。目前,学生创业园里,近百个农业创业项目正由学生实施;学生创业实验班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就是经营管理合作社、怎样组织销售农产品。我们希望以这样的形式,培养他们的企业家精神,引导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创业,为他们今后在农林业余创业积累基础。
以前有的大学生认为到农村工作没前途,从事农业领域的就业创业,不仅辛苦而且待遇差。这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创业,并不是去做传统概念中的农民,而是成为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型农民带头人,在很多发达国家,做一个优秀的农场主,是十分受尊重的。农民,已经不是身份而是一种职业,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今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农民,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并不是谁都能够做好农民这份工作的。现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也开始逐步转变,有志于从事农林行业的学生开始不断增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进城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农村的天地却非常广阔,现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国家政策也非常支持,尤其是现在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正在大发展,正是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的大好时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而且重点关注农业科技创新,这是农林大学生投身农业创业的大好机会。随着待遇、政策等方面的逐步跟进,我校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创业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农林类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信心也在不断增强。掌握农林技术的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做新型农民正当时,从事现代农业创业一定大有作为。
http://edu.gmw.cn/2012-04/19/content_4000115.htm 《光明网》:201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