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能真正感动我的书,平凡的世界并不平庸。《平凡的世界》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讲台上,日语专业122班的徐艳杰深情地表达着自己对《平凡的世界》的理解;讲台下,浙江农林大学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各年级学生认真地聆听着同学的感悟。
近日,在浙江农林大学“品读经典•照亮青春”读书交流活动上,来自全校各个专业的13名在校生,以交流读书体会的方式向大家推荐了13本好书。
学生们推荐的书籍涵盖各中类型:既有林清玄的《清欢》这样的散文书籍,也有柴静的《看见》这类的报告随笔,既有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这样的世界名著,也有托马斯•艾略特的《擅长假扮的老猫经》这样的长诗,作品类型不同,但是大家都认为这些作品打动了自己。
“《追风筝的人》告诉我,友谊的建立与维护需要适度的忠诚与投入。风筝象征着弥足珍贵的友情,代表着忠诚、友善、勇敢。我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部小说,愿所有的友谊里都能像高空自由飞翔的风筝,不为人来人往的喧闹而烦扰。”学生陈洁娜认为友谊的天平因同等的付出而平衡,所以友谊需要大家共同珍惜、共同维护。
英语132班吴凌云特别青睐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杯被冰心誉为“一本奇书”、刘白羽称之为“穆斯林圣洁诗篇”的作品。吴凌云说:“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没有信仰的人是不全面的。我推荐的这部书告诉我们,爱能超越道德,爱能打破民族观,爱能跨越阶级的鸿沟,生命更在于‘释怀’,生命更在于‘宽容’,我觉得这是一部能抵达心灵的作品。”
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认为《理智与情感》中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龙应台的《目送》让人感悟父母之情不易;《穆斯林的葬礼》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挺然独立;在《飘》中,主角的磨练使得我们懂得,明天是新的一天,要自信的活下去……学生们的交流内容充实、感情充沛:或高亢悠扬或婉转低回,或发表自己对人生、爱情、友谊的感想或从点滴小事发现内心最闪光的美,让大家书目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张敏生认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而读书就是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的有效方式。
张敏生还表示“读书充实青春,使人生与众不同。在当下网络文化、快餐阅读盛行的环境下,我们鼓励学生读书,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追求知识,陶冶情操,形成以读促写、以写促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全校营造书声琅琅、书墨飘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sociology/2014-06/03/c_1110964024.htm 新华社:20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