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农业部、中国社科院以及浙江大学等省内外高校、浙江东阳市花园村等省内外著名村落的代表共50多人出席大会并参加次研讨会。
“中国名村”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带有鲜明时代标记、典型区域文化符号、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名村落,外延上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著名村落和当今著名经济强村。由浙江农林大学发起成立的“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由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6个单位组成。
根据建设方案,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后,一方面是加强协同创新基地和团队建设,将通过项目合作、联合培养等渠道培养专门人才,使之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史、农村变迁史和农民发展研究的著名基地和团队;另一方面将在浙江农林大学建设农民发展数据库和“中国名村变迁展示馆”展示和数据收集的内容包括:, 村庄变迁的历史资料、图片音像或部分有代表性实物;村级经济组织或企业集团年报数据、记账农户数据、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受表彰的奖章和奖品;村史村志、人物传记、历史名人文献资料等。
在研讨会上,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王景新等专家认为,中国名村沉淀着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代先贤的乡村建设思想和智慧,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历史脉络、经验和教训,镌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功勋及其政策思想演变的历史印记,凝结着中国无数农民精英的时代标记和历史贡献。
专家们认为,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研究,“将通过研究典型村域经济社会变迁史,反映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史,展示‘三农’现代化道路探索、政策思想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提炼和传播‘三农’现代化的中国(乡土)经验。同时,也是为农民谋发展、达心声、著历史,更加准确地认识农民的伟大贡献和现实发展的诉求,从而更加尊重和关心农民,促进中国‘三农’现代化与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推进、和谐发展。”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教授表示,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整合国内外村域变迁与农民发展史的研究力量、建立起一支协同创新专业研究团队、收集整理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的史料、形成名村变迁展示中心和专门研究数据库、促进农村变迁史与农民发展学科建设和加快当今村域经济转型和农民发展,筑起了新平台。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名村代表希望更多的实际工作部门、专家学者和著名经济强村,要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研究基地建设。大家还在会上共同呼吁: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研究时不我待,现在我们还能通过文献、图片、纪念馆以及亲历者口述历史等方法,重拾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和建设镌刻在历史名村的印迹;还有不少新中国的亲历者,他们的头脑里还清晰地刻录着土地改革、互助合作、人民公社、农村改革的印像;还能够面对面地访谈名村的领头人,到一个又一个著名经济强村去参观、考察。但历史舞台上人物更替、历史印记逐渐暗淡,因此采取抢救性挖掘、记忆、解读乡村,是大家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http://kjsb.zjol.com.cn/html/2014-05/30/content_74065.htm 《科技金融时报》:201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