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穿行在树林里、草丛间,冒着被各种虫子叮咬的风险,比在课堂里上课辛苦多了,但我们班大部分同学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在野外上课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还可以捕捉到很多以前只有在书本上才能看到的昆虫。7月1日下午,” 看着从野外捕捉过来现已被整理得非常整齐的昆虫标本,浙江农林大学林学121班班长刘翔觉得很有成就感。他认为过去几天的实践课,是自己上大学两年来上过的最生动的课程之一。
良好生态环境离不开美丽的森林,林学专业的学生,则是助力林业发展的生力军。6月23日~7月5日,浙江农林大学林学专业的学生正在野外进行一项特殊实践——《森林昆虫学》等课程的专业实习。刘翔介绍说,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森林很重要。作为林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首先就是要认识很多昆虫,因为昆虫和森林之间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
林学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认识各种昆虫也是该专业所有学生的基本功。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根据课程安排,名林学专业的同学,57 要分别前往天目山、长乐林场等地,进行昆虫标本采集、辨认各种树木,不仅要抓到各种只在书本上才看到过的昆虫,而且要了解这些昆虫的习性以及对森林成长的影响。
暑假开始前,《森林昆虫学》课程的任课老师徐华潮教授,给所有林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名学生左右为一组,10 每组野外活捉150多种昆虫并制作成标本。徐华潮说:抓昆虫也“要看季节和地区,有的季节多、有的季节少。受经济发展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即使是森林保护区,昆虫比以前明显少了,要抓到这些昆虫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昆虫的分布情况,也反映了生态环境的情况,昆虫数量和种类减少,也反映当地环境发生的变化。”
“这次实践使大家对森林昆虫和林木病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只是文字上的描述,而是视觉上的印象。我们捕捉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昆虫,采集到大量的病害标本,欣赏到了神奇的生物界,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将来更好地助力林业建设奠定基础。林学121班第三实习小组的”学生们在实习体会上这样写道: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还领略了奇妙的自然风光,对昆虫的捕捉、病害标本的采集、昆虫和林木病害的识别、昆虫标本和病害标本的制作等一系列环节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对于安排学生开展昆虫学的实习,徐华潮说,照本宣科的读图识虫,是最沉闷的教学方法,而野外抓虫、制作标本则是林学专业的基础实习环节之一,可以有效增强专业学习的趣味性。学校希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抓昆虫,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开辟新的学习环境,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了解病虫害。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抓虫子、做标本,认识更多以前叫不出名字的昆虫,夯实林学专业的基础。
http://kjsb.zjol.com.cn/html/2014-07/11/content_79439.htm 《科技金融时报》:201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