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项通过运用原始事物、借用直接的体验及说明性的媒体,去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的教育活动。被誉为“解说之父”的泰登在其所著的《解说我们的遗产》一书中这样阐述解说的定义。
在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的当下,哪些方式能让游客进一步了解旅游景区,从而更加亲近自然、爱护自然?怎样构建森林生态文化的旅游解说系统?如何策划解说的内容?什么样的生态文化讲解词能吸引游客?等等,近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
旅游解说媒体设计要善打“组合拳”
人们出游,大多都怀着一种“度假的心情”,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到访一个景点或是一个森林公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地听到解说,而是想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游憩活动度过这段愉快的时光。
如何满足游客的这种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
“这就需要我们设计的旅游解说媒体具有多样化的特性,而且必须坚持‘学习是有趣而愉快的’这样一种理念。”李健告诉记者,解说媒体可分成人员解说与非人员解说两大类。“人员解说服务,即利用解说人员,直接向游客解说相关的各种资源资讯,通常可分为资讯服务、活动引导解说、解说讲演和生活剧场四种形式。其中,活动引导解说是解说工作中最传统、也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它的最大好处是,在优秀解说人员的引导下,游客可同时得到看、听、触、闻、尝的实物的解说经验,并借与解说人员的双向沟通,提升个人在环境中的观察、欣赏能力。而生活剧场则是通过人员的活动表演,去模拟文化传统生活或习俗的一种解说方式。对于这种解说,在设计时要考虑是否具有良好的场地条件,表演者能否很自然、生活化地表演等相关因素。”
随后,李健又对非人员解说服务做了一番阐释。他说,非人员解说可以通过视听器材、解说牌、解说出版物、自导式步道等7种方式为游客提供服务。其中解说出版物因易于携带,资料详尽而成为一种极为便利的解说工具。游客手持一张含地图、索引的解说折页,便可以按图索骥、边走边赏边印证,陶醉于自我寻赏大地景观、万物离奇的乐趣之中。掌握一卷解说图书,更可以知古通今,了解人文遗址与自然风貌,达到知性旅游、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为增进游客的实际体验,解说出版物常配合其他媒体使用,最常见的是与自导式步道及自导式汽车导览相配合。“但无论是哪种解说媒体都具有不同的特性,也各有其优缺点。因此,解说从业人员要针对不同的解说资源,有效地运用各媒体加以配合,除了取长补短、减少解说的限制外,还要针对不同的游客层面,多尝试使用不同媒体,观察检视他们的反应及回馈,以实际的经验提供游客更多知性与感性的游憩体验。”
构建解说系统须深挖森林文化内涵
人类诞生至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镌刻着生态文化发展的印迹。特别是森林中的众多物事,都承载着深厚的生态文化。无论是遗存的森林古道传递的古文化历史,还是古树名木表征的坚韧特质;无论是见证沧桑巨变的鲜活生命体,还是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等,都是生态文化重要的载体。
当森林旅游成为人们“认识森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途径后,森林公园无疑成为了森林生态文化教育的“大课堂”。有专家曾说,根据森林区域所包含的特有的物质文化载体,可将森林文化细分为树木文化、竹文化、花卉文化、动植物文化、地质地貌文化、气象景观文化、人文史迹等10余种。
如何构建起森林生态文化的旅游解说系统,让人们在享受森林文化的同时,又加深了对大自然的了解?
“旅游解说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解说目标、环境限制与可用资源、解说活动、评估与控制。解说目标是进行解说活动所要获得的结果,环境限制与可用资源则限定了解说活动进行方式、范围、的规模及解说的内容,为了达到解说目标所应采取的行动组合被称为解说活动,最后一部分则是为了控制解说活动的进行方向。评估的意义在于检讨解说活动的效果,看是否达到既定解说目标的要求。如果解说效果和目标之间差距太大,就应该检讨目标是否合理或解说方案是否有效,然后再做适当的修正。同时,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文化,挖掘其内涵至关重要。”李健认为,森林生态文化是文化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延伸和创新,森林公园中蕴含着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宗教文化等各种生态文化要素,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精髓。“要重视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根据资源的特点,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开发一系列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向社会提供更多、更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扩大森林生态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解说策划生动有趣让你一次看不够
让我们一起在森林里沐浴吧!只需3个步骤就可使您解除疲劳、神清气爽!一是林间步行,上下爬动,尽量出汗,以有疲劳感为最好;二是步行2000米后尽量快步行走,速度以能边走边与人正常交谈为宜;三是置身于幽静深处,面对连接天际的壮丽森林,神秘、喜悦等情感涌上心头,这是人与大自然的无声对谈,这时候自然而然的静思最舒松身心。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
“如何通过鱼鳞来识别鱼龄?”,将一片鱼鳞置于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就会见到鳞片表面有黑白相间的环状条纹,颇像树木横断面上的年轮。这时,只有仔细地数出鳞片上黑色环状条纹的圈数,再加上1,那就是鱼的实际年龄。聪明的你能发现鱼鳞与树的“年轮”有什么相通之处吗?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以鲜活的文字进行的知识性解说,只是浙江花岩国家森林公园内众多解说标识中的两个。像这样的解说牌在花岩公园内还有很多,比如“鹅卵石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森林如何留住水?”“今天你‘买碳’了吗?”“是谁让水如此清澈?”此外,还有一些警示牌、指示牌、植物挂牌和以卡通形象配合文字展示的园区解说手册等。
李健告诉记者,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他们结合花岩森林公园生态文化资源基本现状,按照科学性、艺术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的原则,以“营销式解说理念”对园区的解说内容进行的策划、创新与实践。“从目前来看,效果很好,也颇受游客的欢迎。因此,一个好的解说内容应该在开头就告诉游客解说主旨,而它是解说内容的中心思想或重要信息。一般的解说呈现就像讲故事一样,它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因此在撰写的过程中,既要用优美的、组织性关连性强的文字抓住游客的耳朵,又要用主体的内容冲击游客的内心。上面提到的森林浴的那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http://greentimes.com/green/econo/slly/lycs/content/2014-07/15/content_265811.htm 《中国绿色时报》:201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