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民大学日前举行2014年首期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素质提升研修班结业典礼。来自温州、湖州、嘉兴、金华、丽水5个地市的107名农业产业化带头人顺利结业,成为浙江农民大学成立以后的首期学员。其中温州21人、湖州4人、嘉兴35人、金华24人、丽水23人,近一半学员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浙江农民大学的首期学院培训,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实践考察以及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交流互动等学习方式。其中,课堂教学35个课时、实践教学一天,还安排了两个时段的交流活动。课程主要有《现代农业实践与展望》《现、代农业新技术与新趋势》《农村金融》《农民合、 、作组织管理与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与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培育》《涉农、 、法律实务》等报告和专题,这些课程全部由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有关厅局专家、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教授主讲。
“这次研修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教学形式新颖,知识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在提高了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为今后产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工作基础。”学员代表、金华市婺城区迷农火龙果基地经理叶利民说。
“本次研修班非常成功。”浙江农民大学的首期学员、庆元县信合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百山茶业法人代表吴翰琳则认为,无论是省农办还是浙江农林大学都十分重视该研修班,浙江农民大学教学管理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都十分认真做好教学组织管理,细致做好后勤服务保障,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
通过学习,乐清市雁吹雪铁皮石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征认为,本次研修班师资质量好,学员求知求学意识强、欲望高。他说:“这次培训师资不仅包括高校权威专家、教授,还有省有关厅局、科研单位的学者型领导,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都十分深厚。参加培训的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使命感,是典型的‘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表现为良好的学风、班风,展现了产业化带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据介绍,浙江农民大学是我国首个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创办的省级农民大学,由浙江农林大学牵头搭建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实质性机构与平台,负责浙江农民大学的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和制度创新研究,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制订,农村实用人才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农民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和图书资料编写、出版与发行,以及农村实用人才的跟踪培养与综合服务等日常管理和运作工作。
同时,浙江农民大学还分别在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单位设立了6个分校区。
浙江现有农民3400多万,占浙江常住人口的2/3弱。在推动现代化浙江建设过程中,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中高学历农民等高素质农村人才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根据计划,浙江农民大学将以非学历教育为主,适时适当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大力培养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各个领域创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其中非学历教育,将包括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带头人培训、浙江省现代家庭农场主教育培训、浙江省农业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科普培训等形式;学历教育包括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大学生培养、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以及开发设计新农村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新品种等形式。
按照“省级设立农民大学,市级设立农民学院、县级设立农民学校”的思路,浙江农民大学成立后,浙江各地将在已有部分农民学院基础上,继续尽快建设农民学院,浙江所有县区都将成立农民学校。通过这些分级分层的农民培训基地,为农民提供长效性的教育培训服务,为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目前,浙江农民大学已经负责起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教学建设的具体实施,承担全省学院信息网络、师资库和教材库的统一建设工作,对农民学院和农民学校的教学进行业务指导。同时,浙江农民大学将联合农民学院和农民学校,组织实施浙江农民培训的年度计划,开展以农村实用人才、职业农民、农民学院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各类非学历培训,并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成人专科、成人本科、农业推广硕士等学历提升的途径。
“浙江农林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农林高校,农业学科基础优势明显、农学专业建设实力较强,农业科学研究不断深入,三农服务成效显著。同时,学校通过率先在国内探索农民大学生培养路子、开展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短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林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试点工作等形式,积极探索农民和农村人才教育培养培训工作,已经为办好农民大学、加强农民培训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浙江农民大学执行副校长、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周国模说。
针对浙江农民大学今后的工作,他表示:“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浙江农林大学将举全校之力,联合现有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6个校区,在人员配备、运行经费保障和专项工作经费补助、培训师资、办公场地与培训场所等硬件方面,创造必要条件,为浙江农民大学正常运作和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http://kjsb.zjol.com.cn/html/2014-11/07/content_94795.htm 《科技金融时报》:2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