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图为冯玉祥两件书法作品。 |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正当浙江农林大学师生沉浸在各种庆祝活动的自豪感中时,该校档案室传出一则消息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抗日名将冯玉祥曾在抗战前后,分别写过表达自己心系国家、民族安危情结的书法作品,并赠送给浙江农林大学的徐明教授,如今这两幅作品珍藏于该校档案馆。
“这是我们农林大学档案馆的珍藏。”浙江农林大学档案馆的施华群老师介绍说,经权威专家鉴定,两件作品均为冯玉祥真迹。
施老师介绍说,这两幅作品是90年代初期,由于学校搬迁,整理老教授徐明先生的遗物时,在一堆书籍当中无意发现的。徐明先生从事油桐品种的栽培和改良研究,是浙江农林大学创建初期最早的一批留学归国知名教授。当时,夹杂在纸堆中的两幅字,字体方正朴茂、用纸考究,立刻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随后工作人员惊奇的发现,两幅字左侧落款都赫然写着抗日名将冯玉祥的名字。
据介绍,浙江农林大学档案馆所收藏的冯玉祥的两幅字是名将心系民族安危、国家兴亡的真情流露,所写文字内容皆出于论语。根据书法作品的落款可以得知,冯玉祥写这两幅字的时间,一为全面抗战前的1936年4月29日,另一幅为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4月29日。
冯玉祥将军创作的第一件作品,时间为1936年,内容来自《论语》:“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倶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哉若人。”;第二幅作品“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应该就写在这个时期。表达了冯玉祥的观点:做官的人应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忠,无论国家有道还是无道,都照样拿俸禄的人,就是无耻。
http://jrla.lanews.com.cn/html/2015-09/15/content_2_1.htm 《今日临安》:201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