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农林大学和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签署《畜牧养殖技术合作协议》,并把柯坪县湖羊种羊繁育及产业化基地确定为“浙江农林大学畜牧技术实训基地”。今后,浙江农林大学的湖羊以及相关养殖技术,将一起“出塞”,远嫁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成为当地重点发展的畜牧品种。
湖羊博士成功养殖生态“熊猫羊”
湖羊是一种蒙古羊,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在太湖流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养殖基础。浙江农林大学岳万福博士一直从事湖羊生产和加工研究,并利用当地丰富的笋竹资源,探索出利用笋壳养殖湖羊的技术。
岳万福博士认为养殖以吃笋壳、竹叶为主的湖羊,和传统的吃饲料长大的湖羊相比,不仅养殖成本更低,而且因为吃的是生态的笋壳、竹叶,羊肉的口感更为细腻,味道也更为鲜美,深受食客喜欢。当地不少湖羊养殖户,还把用这种生态养殖技术养大的湖羊亲切地称为“熊猫羊”。
根据湖羊有4个胃,但是每个胃的功能不一样的特点,岳万福博士还探索出了结合湖羊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搭配笋壳和其他食物的比例,从而有效提升了湖羊羔羊期的生长速度,节约了养殖成本的技术。岳万福博士说,经过技术改进后的笋壳青贮技术,不仅实现了笋壳的贮存,其营养成分也较单纯的笋壳青贮更高了,吃这种青贮笋壳长大的湖羊生长速度也更快。
此外,岳万福博士还积极探索如何提升湖羊养殖的效益。他通过研究发现,湖羊从断奶至养到40公斤的过程,生长速度是最快的;从40公斤到50公斤生这样速度就比较慢:“相对来说,长到40公斤的羔羊比较适合涮羊肉,所以下一步我们将主攻30到40公斤的羔羊养殖,从而实现湖羊生态养殖与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在岳万福博士的技术支持下,如今仅浙江临安就有近十家以笋壳为主要食物的湖羊养殖基地,累计养殖湖羊近10万只,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的笋壳处理的问题,而且也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养殖业发展、推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湖羊出塞新疆助力当地发展
正当岳万福博士在浙江轰轰烈烈推广湖羊的时候,他接到了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抛来的“绣球”。
原来,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羊肉,以其肉质细嫩、无膻味、口感好的特点,在全疆享有盛誉。但由于养殖量小、品种混杂,致使“柯坪羊肉”的品牌难以做大,也成为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加快柯坪县畜牧业发展2014年,柯坪县从湖州引进湖羊1600只进行纯种繁育,目前柯坪县湖羊存养量已达4000余只。但是随着湖羊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急需在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杂交改良等方面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急需培养一批本土畜牧人才为湖羊入疆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正在当地为畜牧发展而着急的时候,柯坪县畜牧局了解到,浙江农林大学岳万福博士经过多年研究探索,研发出一项的利用笋壳养殖湖羊的技术,他养殖的“熊猫羊”深受市场好评,由他提供技术支撑的养殖企业,已经养殖出养殖更加生态、肉质更加鲜美的湖羊近10万只。
于是,经湖州市援疆指挥部有关人士的牵线搭桥,柯坪县畜牧局联系上了岳万福博士,浙江农林大学与柯坪县达成了此次畜牧养殖技术合作意向。
根据协议,浙江农林大学的岳万福博士等专家教授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通过提供畜牧技术指导培训、专业咨询等方式,为当地提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杂交改良等方面的湖羊养殖技术,帮助柯坪县湖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同时,浙江农林大学也将以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基地为契机,为当地培养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畜牧实用人才带头人,全面推动畜牧人才队伍建设,为新疆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在浙江养殖的湖羊,因为长期吃的是竹笋,所以被湖羊养殖户亲切的称为‘熊猫羊’; 在柯坪县当地,很多羊的头部等部位是黑色的,如果和白色的湖羊杂交,很可能外形也是像熊猫一样黑白相间的新品种,那时候不仅用熊猫羊的养殖技术,而且外形也将是真正的‘熊猫羊’。” 岳万福博士自信地说,他对湖羊在新疆的发展充满信心。
http://jrla.lanews.com.cn/html/2015-09/23/content_6_5.htm 《杭州日报》、《今日临安》:201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