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中旬开始,一系列以秋收为主题的校园劳动,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农作园里进行着。近千名师生扛着锄头、提着篮子,分别参加了挖番薯大赛、拔萝卜、收青菜、收大豆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秋收活动,在劳动中传承农耕文化、体味收获的幸福。
除了挖番薯、辨农具,今年秋天,浙江农林大学组织的劳动还有采收青菜、播种土豆等农活……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已经成为浙江农林大学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也是浙江农林大学办学50多年来的传统。
据介绍,成立于1958年的浙江农林大学,从建校第一天开始,就将劳动课设置为该校学生的必修课,学习使用锄头等工具,更是当时每一位农林学子必须掌握的技能,该校老校区的不少房子、运动场,也都是当时学生参与建设的。
为继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浙江农林大学将参加劳动、参加校园绿地管理,以创新学分的形式进行确定和鼓励,组织学生参加拔草、采茶等各种劳动。为了增强学生参与劳动的意识,该校在学生寝室里张贴了二十四节气图,在活动中心布置了农耕文化展,并将化石树作为代表性地标,屹立在学校最中心的位置,为学生着力营造参与劳动、感恩自然的良好氛围。
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拥有近3000亩的校园,已全部“承包”给各学院的全体学生义务管护。此外,学校还在校园里专门开辟了学生农作园、平山农场等劳动场地,还在德清建立了500多亩的实习农场,鼓励学生种瓜种菜,在户外开展生产劳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浙江农林大学还专门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施肥、翻整、起垄等劳动生产,同时选育了各种果蔬的小苗,分配给学生耕种。
该校场地的技术指导老师叶志明说:“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大多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干过农活的大学生非常少。大学生参加劳动,自己动手种植果蔬,不仅能够见证果蔬的种植和生长过程,增强动手能力,还能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对于他们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很好的积累。”
http://kjjr.66wz.com/html/2015-12/04/content_1905524.htm 《科技金融时报》:20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