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引导员学习辨认各种传统的农耕器具、报名参加校园农作园里的农耕大赛、和同学比赛谁挖的番薯质量好、第一次体验在土地里拔萝卜……
在刚刚过去的这几天,留给浙江农林大学大一学生小景的,除了淅淅沥沥的秋雨,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雨歇时分,参与学校组织的秋收农耕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校园里有一个专门提供给学生农作的小农场,师生们将之称为学生农作园。从11月中旬开始,一系列以秋收为主题的校园劳动,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农作园里进行着。
近千名师生扛着锄头、提着篮子,分别参加了挖番薯大赛、拔萝卜、收青菜、收大豆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秋收活动,在劳动中传承农耕文化、体味收获的幸福。
挖的不是番薯是快乐
得知学校组织挖番薯比赛,大一学生刘晓燕特别兴奋:“我老家虽然在农村,但是从小到大基本没有参加过真正的农田劳动,真没想到,到了大学里还有机会和同学一起挖番薯,感受秋天收获的乐趣。”
“没想到番薯还有这么多品种,红的、白的、黄的都有,不少品种是我以前看都没有看到过的。比如说有一种紫薯,个子虽然很小,但是身材长得特别好,为了保证它完整的出土,我们可花了不少的劲道。为了不伤害它,我们只能用手刨土,因为下雨的缘故,泥土很泥泞,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帮助它出世!”
同样参加挖番薯大赛的大二学生姜秋秋说,任何一个收获,大家都像是挖到了珍宝一样,劳动收获的快乐是无法被替代的。
除了挖番薯比赛外,拔萝卜、采收青菜等活动,也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热捧,有的学生甚至现场就”啃”起了萝卜,整个农作园成为一场欢乐的海洋,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辨认农具中感知农耕文化
在农作园入口处,有一个占地面积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展示区,在这里展示了数十件中国传统的农耕器具。风车、打稻机、镰刀、蓑衣、石臼、锄头……这些在城市里已经成为稀罕物的传统农具,不仅吸引了90后大学生的关注,很多年长的大学教授也睹物思情,想起自己年轻时参加劳动的场景。我曾经在姥姥家看过风车,这种风车不是用来发电的,而是通过摇动手柄,产生大小不同的风,从而实现将稻谷中的稻草、空壳吹走的目的,这样可以把饱满的谷粒留下。
“在农村,以前听说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农具,即使现在我们用起来也非常实用,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真的很佩服古人的发明。”正在现场欣赏农具的大二学生刘蓓说。
除了农具以外,农作园里还展出了二十四节气、各种农作物的耕作方法等。学院的一位老师,还在现场指导大家使用打稻机,学生们抱着一捆捆稻子在排队,等着轮流使用打稻机,学习这一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
“秋收劳作,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学习化,这是一种实践,倡导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对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秋收劳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杰说,“教育不能是空心的,不能没有根基没有生活,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成功。劳作课,就是想让大学生们在大自然里找到乐趣,找到生活态度……”
劳动成为每个学生自觉行动
除了挖番薯、辨农具,今年秋天,浙江农林大学组织的劳动还有采收青菜,播种土豆等农活……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已经成为浙江农林大学师生的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也是浙江农林大学办学50多年来的传统。
作为成立于1958年农林类高校,浙江农林大学从建校第一天开始,就将劳动课设置为该校学生的必修课,学习使用锄头等工具,更是当时每一位农林学子必须掌握的技能,该校老校区的不少老房子、运动场,也都是当时学生参与建设的。
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拥有近近3000亩的校园,已全部“承包”给所有学院的全体学生义务管护。
此外,学校还在校园里专门开辟了学生农作园、平山农场等劳动场地,还在浙江德清建立了500多亩的实习农场,鼓励学生种瓜种菜,在户外开展生产劳动。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杰表示,鼓励学生到农场劳动、参与绿地养护等形式的劳动,不仅可以美化校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也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三农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感恩自然的品质。
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们对农业的感情增强了,对劳动价值的认识深刻了,开始变得更加热爱和尊重劳动,更加懂得感恩自然了。
与此同时,毕业生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创业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全国农业创业先进个人”杨珍等一大批毕业生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中国的三农事业贡献着力量。
同样参加挖番薯大赛的大二学生姜秋秋说,任何一个收获,大家都像是挖到了珍宝一样,劳动收获的快乐是无法被替代的。
除了挖番薯比赛外,拔萝卜、采收青菜等活动,也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热捧,有的学生甚至现场就”啃”起了萝卜,整个农作园成为一场欢乐的海洋,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辨认农具中感知农耕文化
在农作园入口处,有一个占地面积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展示区,在这里展示了数十件中国传统的农耕器具。风车、打稻机、镰刀、蓑衣、石臼、锄头……这些在城市里已经成为稀罕物的传统农具,不仅吸引了90后大学生的关注,很多年长的大学教授也睹物思情,想起自己年轻时参加劳动的场景。
“我曾经在姥姥家看过风车,这种风车不是用来发电的,而是通过摇动手柄,产生大小不同的风,从而实现将稻谷中的稻草、空壳吹走的目的,这样可以把饱满的谷粒留下。
http://ori.hangzhou.com.cn/ornews/content/2015-11/24/content_5991557.htm 杭州网: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