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中国绿色时报》头条:补齐林业生产短板 多管齐下建设林区道路
【发布日期: 2016-04-15】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作为农林类高校的教授,为补齐林业生产的短板贡献才智,是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从3月初开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徐秋芳一直为加强南方丘陵山区林业生产基础道路建设而忙碌着。

  长期调研 严密分析林区道路发展现状

  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但许多省市可耕农田少,丘陵山区面积大,丘陵山地是重要的农(林)业生产资源。近几年来,农村的路、电、水、通信等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林区道路建设却没有同步跟进,投入严重不足。林区道路十分落后,与现代林业的要求和农村的其他基础设施相比有很大差距,成为丘陵山区林业生产和林农增收的短板。

  通过长期调研,徐秋芳发现,目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林业生产基础道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数量不足、路网密度低,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生产的需要;二是等级低、质量差、标准低,存在生态和安全隐患;三是使用年限短,养护困难;四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五是政府补助标准低,建设资金短缺。

  “良好的林区道路是实现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重要条件。”徐秋芳认为,林区道路是林业生产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林区道路,可减少竹木材的采伐运输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区治安等提供保障,使拓展“体验式休闲观光林业”成为可能,也能为开发森林旅游资源、促进森林旅游提供新机遇,为山区“民宿”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据浙江省林业厅提供的数据,浙江省计划到2020年建设10万公里林区道路,需投资约60.58亿元,而产生的回报是: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22.8亿元,林地增收59.4亿元,山区1500万林农人均年增收548元。

  科学规划 五项建议加强林区道路建设

  针对如何补齐林业生产的短板,徐秋芳认为,应该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的机遇,积极推进林区道路建设,把林区道路作为现代农业(林业)生产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徐秋芳对加强南方丘陵山区林业生产基础道路建设提出了5条建议。

  科学合理地进行路网规划。根据林区经营实际,对林区道路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多样的林区道路网络。既要对商品林区进行道路高效能的规划,也要对生态公益林区进行护林防火道路的规划,还要注重林区道路与地方等级公路的连接,注重运输能力和安全系数的提高,防止林道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逐步达到林区道路建设与周边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目标。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林区道路建设涉及建设用地审批、林地征占用、环境影响评价、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勘察设计、工程招投标、施工许可、安全质量监督等诸多环节。为提高建设效率,建议在满足保证质量、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相应政策、简化程序、降低或减免有关费用,为林区道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制定林区道路建设标准。我国林区道路建设标准和规范缺乏,需要加强研究和制定。严格科学的林道建设标准或规范,是修建高质量林区道路的前提和保障,也是降低修路对林区生态系统破坏的管理手段,还是减少道路养护和木材运输成本的技术条件。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模式。保障林区道路交通建设顺利实施,关键是建设资金的落实。林道建设是一项投资大、见效快的事业,光靠单方面投资是不够的。一方面是国家公共财政投入,将林区道路建设项目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范畴和专项资金预算。另一方面是多元化的筹资模式,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形成“多级政府出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林区道路建设筹资机制。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加上国家政策的引导,使很多投资者有投资林业、开发森林资源的愿望,但需要开展具体机制研究和试点。

  加强养护管理。将林区道路养护纳入县乡财政预算,设置固定的养护资金,建立固定的养护队伍,改变林区道路“有建设、无管理”的局面,保证建成后,发挥长效作用。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16-04/15/content_3287826.htm 《中国绿色时报》:2016.4.15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