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浙江农林大学校内开启了一场“秒杀”活动。“秒杀”的对象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名额”,800多个测试名额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就被抢光了,完胜双十一网购“秒杀”活动。
“真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同学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我好几天前就开始准备,但是手机网络不好,结果却连名都没报上……”浙江农林大学汉语言152班的很多同学,都因为没有抢到测试名额而感到遗憾。该班30多名学生,只有5个同学成功抢到了考试名额。
大学校园里,普通话测试不断升温
这几年,普通话测试不断升温,是很多高校都普遍感受到的氛围。不可否认,普通话等级证书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又一块“敲门砖”。浙江农林大学大二学生池思凡同学说:“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普通话证书是一定要考的,一方面是对我们语言能力的一项认定,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就业,很多岗位都对普通话等级有要求。”
“想考普通话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不仅仅是相关专业的学生,现在每个学院的学生都会报名。”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处老师也感受到这样的氛围。
其实,不仅是中文系,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其他专业也很抢手。今年,学校还专门成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学生测试普通话水平更方便了,全校学生都非常珍惜考试机会。
该校程君老师表示,普通话考证热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取消门槛有关系,“现在不论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参加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而以前师范类学生只要各方面条件合格,毕业就能取得教师资格证。如此一来,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人就多了,而普通话水平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所以参加普通话测试的学生人数自然也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普通话相对好考,也是同学们踊跃报考普通话的重要原因。已经获得普通话二乙证书的大三学生缪晨表示,普通话比较好考,不像托福雅思,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我觉得有些能体现自己技能的证书,自然是越多越多越好,一方面证明自己,多本证、多份保证,另一方面这些技能证书,还能抵扣相应学分,一举多得。”
学好普通话,为就业更为传承文化
普通话考证为何如此火热?集贤学院的彭庭松老师表示,普通话证书对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对就业和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普通话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作用很大,学好普通话可以更好地对外交流,使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彭老师认为,人与人之间要加强交流,推广普通话是必须的,普通话的广泛推广,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各地区人员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发展。如果一个人既能保留住方言,又能说好普通话,这是最好不过。现代大学生应该肩负起对外用普通话推广传统文化,对内继承好本地语言文化的责任。
大三动物医学专业的戚学风报名普通话考试,“我一开始报名参加普通话测试,是想将来能够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因为相应等级的普通话等级证书,是申请教师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戚学风说。
“但是在后来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是单纯地想过二甲了。我挺喜欢讲普通话的,平时会去听别人的朗读,有些人带着点地方口音,感觉挺有趣的,而有一口好听的普通话,也能体现自身良好的素养。”戚学风说,她觉得考普通话可以拓宽以后的就业道路,为就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走上社会后,标准的普通话越来越重要
浙江农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楼伟琳老师说:“目前很多职业都对普通话水平有硬性要求,比如说教师、公务员等服务行业,还有一些大型的企业,都需要普通话标准的人才。普通话水平证书就是学生就职的‘敲门砖’。”
已经通过普通话二甲考试的周健康认为,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虽然很重要,但是大部分学生走上岗位后,实际使用外语的场合也不会很多,所以普通话水平更重要些,“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是高素质大学生的一种体现,我相信普通话说得标准,在今后就业中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事实上,能够拥有高等级的普通话资格证书,的确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浙江农林大学2010届毕业生,现任上市公司总经理助理的方静静当年赢得这个岗位的“法宝”,既不是英语六级证书,也不是计算机二级证书,而是普通话二甲证书,方静静说:“在职场中,普通话等级证书不比英语等级证书逊色,尤其是想进员工整体素质比较高的公司,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可以给自己增加很多分。”
对于很多大学生疯狂地报考各种证书,楼老师表示,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要盲目地考一大堆证书,普通话证书虽然重要,但也不是必须,同学们平时可以多听听学校里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或者咨询就业办的老师,定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再朝自己的目标努力,这样做才是值得鼓励的。
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612/t20161205_1473049.shtml 中国教育在线:20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