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两天,浙江农林大学校内开启了一场“秒杀”活动。“秒杀”的对象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名额”,800多个测试名额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就被抢光。
这几年,普通话测试不断升温,普通话等级证书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又一张“通行证”。浙江农林大学大二学生池思凡同学说:“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普通话证书是一定要考的,一方面是对我们语言能力的一项认定,另一方面是方便就业,很多岗位都对普通话等级有要求。”
该校程君老师表示,普通话考证热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取消门槛有关系,“现在不论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参加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而普通话水平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所以参加普通话测试的学生人数自然也水涨船高。”
普通话考证为何如此火热?集贤学院的彭庭松老师表示,普通话证书对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对于就业和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普通话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作用很大,学好普通话可以更好地对外交流,使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大三动物医学专业的戚学风报名普通话考试,一开始她是为了考“教师资格证”才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但是在后来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是单纯地想过二甲了。”戚学风说,她觉得考普通话可以拓宽以后的就业道路,为以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浙江农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楼伟琳老师说:“目前很多职业都对普通话水平有硬性要求,比如说教师、公务员等服务行业,还有一些大型的企业,都需要普通话标准的人才。普通话水平证书就是学生就职的‘通行证’。”
事实上,能够拥有高等级的普通话资格证书,的确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浙江农林大学2010届毕业生、现任一家上市公司总经理助理的方静静当年赢得这个岗位的“法宝”,既不是英语六级证书,也不是计算机二级证书,而是普通话二甲证书,方静静说:“在职场中,普通话等级证书不比英语等级证书逊色,尤其是想进员工整体素质比较高的公司,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可以给自己增加很多分。”
http://jrla.lanews.com.cn/Article/index/aid/1098519.html 浙江在线、《今日临安》:2016.12.2